《至扬州·其十七》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返回家乡却遭遇困境的行者。"眼穿只候卖柴回"表明他在等待着,希望能卖掉柴火以解燃眉之急,但今日堡城门不开,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阻隔,也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无奈。"籴米已无消息至"则进一步强调了生计的困窘,连基本的粮食也无从获取。
"黄昏惆怅下山来"这一句,则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哀愁。黄昏时分,日落山谷之中,常让人产生一种孤独感,加上无法入城,这种情绪更是深重。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与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普通人的生活困境和内心世界。它不仅是一幅动人的山水画,更是对人性悲凉的一次深刻描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题陈同甫抱膝亭
稻粱不难谋,轩冕亦易得。
胡为抱膝翁,恻恻复恻恻。
秋风堕碧梧,凤鸟去无迹。
愁吟草际蛩,儿女泪盈臆。
忽然一长啸,孤响起空寂。
令人识雅颂,一唱三叹息。
室庐在路傍,耕凿在民籍。
行人听笑语,稚子共眠食。
读书果何罪,须发又半白。
此意太劳劳,此身长抑抑。
抱膝且不可,出门更何适。
但勿问门外,蓬蒿若干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