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其五》
《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其五》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汲路(jí lù)的意思:汲取水源的路,比喻艰难困苦的道路。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枯焦(kū jiāo)的意思:形容干燥、枯萎、无生气。

鸣条(míng tiáo)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嘹亮。

破块(pò kuài)的意思:指破碎的砖块,比喻事物破烂不堪,毫无价值。

清尘(qīng chén)的意思:清除尘土,净化心灵。

洒道(sǎ dào)的意思:指人行走时踩在地上的道路,比喻人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方向。

勺水(sháo shuǐ)的意思:形容非常吝啬,舍不得浪费。

吴中(wú zhōng)的意思:指吴国的中部地区,也用来形容地势险要的地方。

有清(yǒu qīng)的意思:有清指事物有清晰、明确的界限或界面。

中见(zhōng jiàn)的意思:指能够从一件事物的局部看出整体的特点或本质。

注释
吴中:指代苏州地区。
枯焦:形容极度干旱。
勺水:少量的水。
如金:比喻极珍贵。
汲路遥:取水路途遥远。
清尘:清风扬起的尘土。
洒道:润湿道路。
破块:使土地湿润。
鸣条:摇动的树枝。
翻译
听说在吴中的景象也十分干旱,连一勺水都如同黄金般珍贵,取水路途遥远。
道路上只有清风扬起的尘土,并没有足够的雨水润湿路面,甚至连树枝也无法因湿润而停止摇曳。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干旱及大风的诗句,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自然界的艰苦与诗人内心的忧虑。首句“吴中见说亦枯焦”,以“吴中”指代江南地区,用“枯焦”形容秋天树木因干旱而失去生机,表现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

接着,“勺水如金汲路遥”中,“勺水”象征着稀少的水资源,而“如金”则是比喻手法,用以强调水的珍贵程度。这里的“汲路遥”,描绘出人们为了获取这宝贵之物而不得不走的远路,进一步突出了秋旱带来的困苦。

第三句“但有清尘无洒道”则转折至对干净道路的描述,其中“清尘”指的是未被雨水打湿的尘土,而“无洒道”表明即便是这样干净的路,也没有人迹。这里反映出秋天人们活动减少的情景,显得格外凄凉。

最后,“不能破块止鸣条”用以比喻自然界因旱灾而变得坚硬难以渗透,以及鸟类因缺水而鸣叫的场景。这里“不能破块”意味着连水都无法穿透干涸的大地,而“止鸣条”则暗示了生命活力被削弱,发出哀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秋旱与大风的细致描写,不仅表现出自然界的艰难,更反映了人们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的无奈心境。诗人以独特的情感和深刻的观察,传达了一种对于生命力与生存条件的深切体悟。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其一

春被梅花抵死催,今年春向去年回。

春回十日梅初觉,一夜商量一并开。

(0)

午热登多稼亭五首·其三

不是城中是甑中,雨馀日色更明红。

若为飞上金山顶,独立长江万里风。

(0)

不睡四首·其四

眊氉浑如病起初,冬烘又似酒醒馀。

睡乡幸有闲田地,不放诗人僦一居。

(0)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其三

海棠雨后不胜佳,子细看来不是花。

西子织成新样锦,清晨濯出锦江霞。

(0)

小泊英洲二首·其二

数家草草劣无多,跕水飞鸢也不过。

道是荒城斗来大,向来此地著东坡。

(0)

雪中成十一韵

入冬多疠气,阳泄月令畅。

隐雷声间作,万蛰惊塞向。

数日凝重阴,云同寒威壮。

飞琼遍天宇,色界铺宝藏。

前此亦屡白,玉瑞此其创。

缄运孰主张,一雪压千瘴。

纷纷富家儿,羔酒醉金帐。

谁思道丐者,双脚红玳样。

顾我虽甚贫,可挟尚有纩。

蚤起愿年丰,共饱拜天贶。

天意然不然,独立为楚怆。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