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圆通阁》
《圆通阁》全文
明 / 邓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下马入山寺,空林秋气豪。

灵迹在石,僧老耳垂毫。

松倚西风瘦,峰衔北岭高。

绝尘惊物静,弥觉一生劳。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耳垂(ěr chuí)的意思:耳朵下垂的部分,指人的耳朵。

绝尘(jué chén)的意思:指超越尘埃,高出一等的意思,形容出类拔萃,超群出众。

空林(kōng lín)的意思:指树木凋零,森林荒芜,没有生气。

灵迹(líng jì)的意思:指人的才智超群,思维敏捷,富有灵性。

秋气(qiū qì)的意思:指秋天的气候、气息或氛围。

入山(rù shān)的意思:进入山林

山寺(shān sì)的意思:山寺是指位于山中的寺庙,也可以用来比喻僻静、幽深的地方。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下马(xià mǎ)的意思:从马上下来,表示停下行动或放弃权力。

一生(yī shēng)的意思:指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过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下马进入山寺所见的景象,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下马入山寺,空林秋气豪”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山寺在空旷的树林中显得格外庄严,而秋天的气息则增添了几分豪迈与深沉。

接着,“佛灵迹在石,僧老耳垂毫”两句,将目光聚焦于山寺中的佛像与老僧,石上的佛迹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而老僧的耳朵垂下,似乎在倾听宇宙的低语,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智慧。

“松倚西风瘦,峰衔北岭高”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松树在西风中显得更加坚韧与瘦硬,而远处的山峰则与北岭相接,显得高耸入云,两者相互映衬,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最后,“绝尘惊物静,弥觉一生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的深刻感悟。在这样的环境中,尘世的喧嚣仿佛被彻底隔绝,万物在这一刻达到了极致的平静。诗人由此感慨,即使是在短暂的一生中,也能够体验到如此深刻的宁静与和谐,不禁让人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的深刻体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美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邓浩
朝代:明

邓浩,字师孟。顺德人。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灵壁知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三。
猜你喜欢

和族叔祖古风

去年谢病辞黄屋,夜夜乡心梦相续。

今年罢郡理菟裘,喜在家庭厕兰玉。

阿翁年德冠吾宗,时亲典刑听约束。

怀奇终待玉三献,世路不堪珠九曲。

爱酒惟忧北海空,居贫不作扬雄逐。

如何蔬粝肯淹留,不为盘餐为宗族。

忘怀一醉见天真,穷达宁烦詹尹卜。

归作长歌写悲壮,千载骚人可奴仆。

客星在天翁莫愁,赫赫太阳升若木。

(0)

余旧供观音比得蒋颖叔所传香山成道因缘叹仰灵异因为赞于后

大哉观世音,愿力不思议。

化身千百亿,于一刹那顷。

香山大因缘,悯念苦海众。

慈悲示修證,欲同到彼岸。

受辱不退转,是乃忍辱仙。

抉眼断两手,不啻弃涕唾。

欻然千手眼,照用无边际。

至人见与执,不在千手眼。

向来弃去时,初无一毫欠。

乃至以千记,我亦无赢馀。

是故将示寂,还复本来相。

犹如大虚空,云电或风霾。

须臾各霁止,太虚自寥廓。

我今仰灵踪,欢喜发洪愿。

今生未丧世,誓愿永归依。

更与见闻者,同登无上法。

(0)

清明游饮少湖庄

清明玩赏正繁华,今日林梢落尽花。

人散酒阑春已去,一泓初涨满池蛙。

(0)

梅花二首·其二

消得骚人几许时,疏篱淡月著横枝。

破荒的皪香随马,春信先教驿使知。

(0)

早秋有感

西风淅淅收残暑,庭竹萧疏报早秋。

砌下黄昏微雨后,幽蛩唧唧使人愁。

(0)

春日杂书十首·其一

春来春去几经过,不似今年恨最多。

寂寂海棠枝上月,照人清夜欲如何。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