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式的对话,展现了对佛法深邃理解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禅宗精神的传承。
“道火何曾烧著口”,这句话借用佛教中的“道”来比喻佛法的真理,暗示佛法的真理并非通过言语的直接传递就能完全领悟,而是需要内心深处的体悟。这里的“烧著口”则形象地描绘了言语可能带来的局限性,强调了佛法的真谛往往超越语言所能表达的范畴。
“问透法身藏北斗”,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法的理解。这里将“法身”比作宇宙的中心,即万物的根本真理,而“北斗”则是指引方向的星座,象征着指引人们找到真理的道路。整句话意味着通过深入探索和理解佛法,人们能够洞察到宇宙的根本真理,并获得指引人生方向的力量。
“当时我若见云门,一杖打杀乞与狗”,这句诗中,“云门”是著名的禅师,此处借指高深的佛法或禅宗大师。诗人假设自己在遇见这样的大师时,会受到一杖的教训,以此来表达对佛法深刻理解的渴望。同时,将“乞与狗”作为惩罚的结果,既是一种夸张的手法,也体现了对佛法的谦逊态度和对自身修行的严格要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佛法深刻理解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禅宗精神的尊重和传承。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佛法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浓厚兴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谢钱珣仲惠高丽墨
王卿赠我三韩纸,白若截肪光照几。
钱侯继赠朝鲜墨,黑如点漆光浮水。
旧传绩溪多老松,奚超既死松亦空。
易水良工近名世,真材始不归潘翁。
萧然南堂一居士,赤管隃糜无月赐。
借问玄圭何自来,去年海中持节使。
明窗晏坐不匆匆,引纸磨墨寒生风。
自笑平生绾蛇蚓,更惭尔雅注鱼虫。
殷勤二物从来远,禆海环瀛眼中见。
若欲挥写藏名山,不如却作谈天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