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张 秘 丞 劝 驾 宋 /刘 克 庄 一 纸 黄 书 举 茂 才 ,使 君 后 挽 复 前 推 。似 闻 太 史 占 奎 宿 ,先 敕 天 官 起 蛰 雷 。唐 世 科 场 先 进 士 ,汉 家 郊 庙 要 抡 魁 。白 头 乡 老 殷 勤 处 ,西 望 旗 铃 送 喜 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汉家(hàn jiā)的意思:指中国人的家庭、国家或民族。
郊庙(jiāo miào)的意思:指古代在城市周边地区修建的祭祀神庙。
进士(jìn shì)的意思:指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的人,也泛指通过考试进入官场的人。
科场(kē chǎng)的意思:科场指的是科举考试的考场,也泛指考试场所。
奎宿(kuí sù)的意思:指星座的名称,也指一群星星。
抡魁(lún kuí)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比赛中成为冠军或第一名,取得最高荣誉或地位。
茂才(mào cái)的意思:指才能出众、聪明才智过人的人。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送喜(sòng xǐ)的意思:送去喜庆之意,表示祝福和庆贺。
太史(tài shǐ)的意思:太史是指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历史和记录史事。在成语中,太史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天官(tiān guān)的意思:指天上的官吏,比喻高贵、尊敬的人物。
先进(xiān jìn)的意思:指在思想、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或超越他人,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乡老(xiāng lǎo)的意思:指乡村中的老年人,也泛指在乡村中具有威望和地位的人。
一纸(yī zhǐ)的意思:指一张纸,用来形容事物的轻微或短暂。
殷勤(yīn qín)的意思:殷勤指对人热情周到,关心体贴,有礼貌和友好的态度。
蛰雷(zhé léi)的意思:蛰雷指的是雷声在云层中蓄势待发,暂时没有发出来的状态。比喻事物暂时没有爆发出来,但潜在的能量已经积聚到了极点。
- 注释
- 一纸:一张。
黄书:推荐信。
茂才:秀才。
使君:官员。
后挽:后面推举。
前推:前面推举。
太史:古代天文官。
奎宿:星宿名。
敕:命令。
天官:天文学家。
起蛰雷:唤醒冬眠的雷声(比喻开考的信号)。
唐世:唐朝时期。
科场:科举考场。
先进士:优先录取的进士。
汉家:汉代。
郊庙:郊外和宗庙的祭祀。
抡魁:选拔魁首。
白头乡老:白发老人。
殷勤:满怀期待。
西望:向西眺望。
旗铃:旗帜上的铃铛,象征喜庆。
送喜来:带来喜讯。
- 翻译
- 一张黄色的荐书选拔秀才,官员们前后推举不停歇。
似乎听说太史预测了星宿,提前命令天官唤醒冬眠的雷声。
唐朝科举考试优先录取进士,汉家祭祀天地需要选拔佼佼者。
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充满期待,向西遥望旗铃带来佳音报喜。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科举考试的盛况,语言雄浑,意境辉煌。开篇“一纸黄书举茂才”,便点出了选材的重要性,展现了选拔人才的庄重气氛。紧接着,“使君后挽复前推”则是对考官严格把关的形象描绘,显示出科场中严谨而公正的考试过程。
“似闻太史占奎宿,先敕天官起蛰雷”两句,通过太史占卜和天官启动仪式的描述,不仅营造了超凡脱俗的氛围,而且也反映出古人对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如同重大典礼一般。
“唐世科场先进士,汉家郊庙要抡魁”则是对历史上科举制度的肯定和颂扬,表明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这里的“抡魁”一词,意味着选拔人才,如同选择珍奇之物一般慎重。
最后,“白头乡老殷勤处,西望旗铃送喜来”两句,转换了情境,从科举考试的紧张氛围过渡到考生及家人期待结果的心情。乡老们的殷勤关切和对好消息的期盼,都通过“白头”的形象传达出来,而“西望旗铃送喜来”则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科举考试的庄严与重要,也反映出古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社会对于人才选拔的期待。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