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首星临次,羲车日最长。
鸡漏报迟箭,龙舟罢远塘。
毖祀(bì sì)的意思:指祭祀祖先时,要恭敬而仔细。
辨方(biàn fāng)的意思:辨别是非,分辨对错。
鹑首(chún shǒu)的意思:形容人羞怯、畏惧的样子。
端阳(duān yáng)的意思:端阳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别称,也称为重阳节。端阳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和祭祀祖先的节日。
方慎(fāng shèn)的意思:指做事谨慎小心,不轻率行动。
龙舟(lóng zhōu)的意思:指龙舟竞赛,也比喻团结协作、同心同德。
柔刚(róu gāng)的意思:指柔软和坚强并存,既有柔软的一面,又有坚强的一面。
水火(shuǐ huǒ)的意思:形容关系非常紧张或矛盾激烈,无法相容的状态。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斋居》。诗中描绘了斋居生活中的节气变化与日常仪式,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时序的敏感和对礼仪制度的尊重。
首句“鹑首星临次,羲车日最长”描绘了夏至时节,鹑尾星开始在夜空中出现,太阳达到一年中北回归线最北的位置,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这一景象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更替,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节奏。
接下来的“辨方慎水火,恊纪验柔刚”两句,强调了在斋居生活中对方位、水火等自然元素的谨慎处理,以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验证天地间的和谐与平衡。这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规律的敬畏之心,以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指导日常生活实践的传统智慧。
“鸡漏报迟箭,龙舟罢远塘”则以鸡鸣和龙舟活动作为时间的标志,鸡鸣表示天将破晓,而龙舟活动则可能是在特定节日或庆典中的传统习俗。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时间的感知方式及其与文化活动的关联。
最后,“遄臻缘毖祀,讵为度端阳”表达了斋居生活中的祭祀活动,以及对端午节(端阳节)的庆祝。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会进行各种祭祀仪式,以祈求平安与福祉。同时,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斋居生活中对时间、自然与礼仪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