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其十四杨柳枝》全文
- 注释
- 高出:形容柳树高大,超出一般。
军营:指战场或军事驻地。
贼兵:指敌军。
斫:砍伐。
火曾烧:指柳树遭受战火的破坏。
风流性:形容柳树的柔美、生命力旺盛。
终难改:即使遭遇困难,特性也不会改变。
依旧:仍然如故。
春来:春天的到来。
万万条:形容柳树繁茂,生机勃勃。
- 翻译
- 高高的柳树远远映照着军营,这里曾被敌兵砍伐过,也曾被火烧过。
尽管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柳树的风流本性始终难以改变,春天来临,它依然千万枝条茂盛生长。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争后残留的景象与自然界不变的生机。"高出军营远映桥"一句,设定了一个战事频仍的背景,其中“军营”和“桥”的高低对比,既展示了战乱的规模,也为接下来的叙述提供了空间。紧接着,“贼兵曾斫火曾烧”具体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
然而,在这片战争的废墟中,“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界不屈不挠生命力的赞美。"风流性"指的是自然之美,它不受战乱影响,依然如故。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无奈和对于平和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理。它既是对过去战乱的回忆,也是对未来和平的向往。在唐代众多描写边塞生活的诗篇中,这样的主题尤为常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对于安定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虎丘燕集送□□□之秣陵分赋姑苏台
高台崔巍插天起,势压雄城三百里。
云窗雾阁迷烽烟,日日吴王醉西子。
桂膏兰烬烧春云,锦丝瑶管空中闻。
甲兵重来破歌舞,粲齿修眉散如雨。
双钩带血不敢飞,城荒草碧春风吹。
祇今惟有台前月,曾照吴宫花发时。
慷慨悲歌叹陈迹,霜乌怨啼枫叶赤。
明朝送客过钟陵,西望茫茫五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