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计移疾东归途次咏怀》
《留计移疾东归途次咏怀》全文
明 / 毕自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蒿目风尘倦游,恩深赐玦宸旒

人生若梦老方悟,世事如麻病亦休。

华发羞为丹毂恋,旷怀好共赤松谋。

堂开姱节书千卷,枕漱閒閒伴海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宸旒(chén liú)的意思:指皇帝的御旨,即皇帝的命令或政令。

赤松(chì sōng)的意思:形容树木长得茂盛、繁荣。

赐玦(cì jué)的意思:赐予宝玉。形容皇帝给予宠爱和尊贵。

丹毂(dān gū)的意思:形容车轮红艳夺目,光彩照人。

风尘(f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在纷繁世事中历尽风雨、沧桑变化后依然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

蒿目(hāo mù)的意思:指眼界狭窄,见识浅薄的人。

海鸥(hǎi ōu)的意思:指人或物在困境中得到解救或摆脱困境。

华发(huá fà)的意思:指头发变白,象征年老。

倦游(juàn yóu)的意思:指旅行疲劳,对游玩失去兴趣和激情。

旷怀(kuàng huái)的意思:形容心灵空旷,思绪万千。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如麻(rú má)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像麻一样密集纷杂。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鉴赏

此诗《留计移疾东归途次咏怀》由明代诗人毕自严所作,通过深沉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

首句“蒿目风尘赋倦游”,以“蒿目”形容诗人对世事的忧虑与疲惫,将个人情感融入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风尘”则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变迁,诗人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恩深赐玦拜宸旒”一句,诗人回顾过往,可能是指受到君主的恩赐或表彰,但“赐玦”这一细节暗示了权力与荣誉背后的复杂性,以及诗人对于这些外在荣耀的反思。

“人生若梦老方悟,世事如麻病亦休”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世事纷扰的深刻理解。诗人认为人生如同梦境,只有在年老时才能真正领悟其真谛;而世事繁杂,即使疾病缠身也无法摆脱,寓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华发羞为丹毂恋,旷怀好共赤松谋”中,“华发”象征着岁月的痕迹,诗人不愿为官场的权势所累,而是渴望拥有开阔的心胸,与隐士赤松子一样寻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最后,“堂开姱节书千卷,枕漱閒閒伴海鸥”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生活图景:在宽敞的书房里阅读千卷书籍,与海鸥相伴,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这不仅是对过去功名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复杂思考。

作者介绍
毕自严

毕自严
朝代:明

毕自严(1569~1638年),(一作曰岩)字景会(一作景曾),淄川人(今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万家村)。天启、崇祯年间任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财政。在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毕自严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10年,功在社稷。毕自严万历二十年弱冠时进士及第,授松江推官。他年少有大才,尤善于综理复杂的经济事务。先后任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淮徐道参议、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议、陕西右布政使,泰昌元年升为太仆寺卿,跻身九卿之列。
猜你喜欢

宿正觉寺

月落僧窗暗,衾单客梦惊。

鸡鸣催客起,犬吠恶人行。

蓐食事已毕,膏车天未明。

畏涂饥饿岁,哪得事宵征。

(0)

方山

人间底事有方壶,剑截青摇界碧虚。

试上殊庭瞻醉葛,仙云垂带护储胥。

(0)

送郑秀才

郑生双瞳光欲溢,我意海月藏其中。

齿清发绀心独老,秋厓直耸千年松。

来趋学宫业文字,进退佩玉何玲珑。

一朝束书别我去,马蹄脱若风中蓬。

当今文人密如栉,子勿浪漫西与东。

处身不可不择处,一跳万里无还踪。

(0)

赠安禅勤上人

讵知萧洒吾庐旧,却有高明此寺邻。

水竹迸生刚节老,秋山过抱翠岚新。

惟怜季子归来困,自笑原思久更贫。

深识幽人风义厚,扫轩开榻最相亲。

(0)

送王补之归南城

瘦马君将去,清樽我谩开。

眼看新雨露,身带旧尘埃。

但喜丹心在,休惊白发催。

穷通莫须问,功业有时来。

(0)

李供奉

一身得禄从孤客,千里还丧获旧林。

清节萧条妻子计,白头敦笃弟兄心。

能抛印绶高应少,自筑丘坟达更深。

我与往来无力荐,褒传唯有北窗吟。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