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宦情·其一》
《宦情·其一》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初服能事,徐生已自违。

浮云失计沤鸟忘机

酒经春老江鱼入夏肥。

他乡如不病,一任宦情微。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初服(chū fú)的意思:指刚开始穿戴上衣服,也比喻刚刚开始做某项工作或担任某个职务。

春老(chūn lǎo)的意思:春天的老人,指春天的象征,也指年轻人。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宦情(huàn qíng)的意思:指官场上的情感纠葛或感情纠葛。也可指官员的情感世界。

江鱼(jiāng yú)的意思:指在江河中游动的鱼,比喻人在困境中仍能保持自由自在的状态。

酒经(jiǔ jīng)的意思:酒的经验和心得。

能事(néng shì)的意思:指能力强,事情办得好的人。

沤鸟(ōu niǎo)的意思:指无法飞翔的鸟,比喻不能自由行动或发展的人。

失计(shī jì)的意思:计算错误、估计不准确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忘机(wàng jī)的意思:指人忘却尘世间的纷扰,心无挂碍,达到超脱的境界。

一任(yī rèn)的意思:指担任一职位或一任期。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宦情(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句“初服终能事”,表达了诗人初入官场时的满腔热情与决心,立志要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然而,“徐生已自违”一句转折,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开始感到与初衷相违背,可能是指官场的种种束缚和无奈让他逐渐失去了初心。

“浮云知失计,沤鸟见忘机”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官场的变幻无常比作飘忽不定的浮云,而自己则像被遗忘的机巧一样,失去了在官场中的灵活应对能力。这里既有对官场复杂性的感慨,也有对自己在官场中逐渐迷失的反思。

“越酒经春老,江鱼入夏肥”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通过描述春天越地的美酒和夏天江中的肥鱼,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这里的“越酒”和“江鱼”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更象征着一种远离官场喧嚣、回归自然宁静的生活状态。

最后,“他乡如不病,一任宦情微”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在他乡,只要身体安康,就能放下对官场的执着,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淡泊。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态度的转变,从最初的热忱到后来的淡然,展现了他对人生价值和幸福追求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感受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其独特的生命哲学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得初阳书报自湖李君物故诗以唁之

友生遗吾南中报,道尔春明阙下归。

洛水忍闻摧折早,海城翻忆往来违。

书香有子应能继,岁晚亲朋日见稀。

宝剑他年悬陇上,故人松柏几成围。

(0)

夜发指阳和道忆净儿因念家君及先太府君属情弟侄怆焉有怀四首·其四

我祖承家世所钦,东冈枫树合萧森。

从戎每忆当年事,尝胆无忘诸父心。

伏腊可能伸薄享,诗书聊以嗣徽音。

惭予飘泊违园寝,霜露兴哀泪湿襟。

(0)

圆通阁

下马入山寺,空林秋气豪。

佛灵迹在石,僧老耳垂毫。

松倚西风瘦,峰衔北岭高。

绝尘惊物静,弥觉一生劳。

(0)

次韵表兄曾大尹见寄

万里金门归,拜命重悚侧。

陟岵役非劳,分符思自剧。

贱子本迂疏,阅时滋颇僻。

六马气难调,一豹事讵识。

深惧专城寄,尚乏扛鼎力。

我父紫薇翁,桓桓政超特。

甘棠播馀荫,寿国留方脉。

后进者何人,遗训敢渝易。

清秋看飞鸿,翱翔无止息。

愿言驾征骖,乘时布先德。

(0)

小洞烹茶坐石荫竹于水云间用陶司训韵·其二

山阁寒烟一缕青,坐消繁虑减花馨。

呼来野鹤还飞去,不避烹茶避说经。

(0)

陶司训郑山人服茶花丸诗见教用韵

采从萌蘖带春华,粟粒丸成品绝嘉。

数颗清风生几许,更凭烹雪问陶家。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