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水缘谁咽,山云忽自屯。
《诗三百三首·其一七六》全文
- 注释
- 栖迟:居住停留。
幽深:深邃、隐蔽。
论:形容、描述。
萝:藤蔓植物。
动:摇摆。
雾:雾气。
长昏:长久阴暗。
涧水:山涧溪流。
咽:发出低沉的声音。
屯:聚集。
庵:小庙或修行处。
坐:坐下。
暾:形容太阳初升时的暖意。
- 翻译
- 我居住的地方,幽静深远难以描述。
没有风时藤蔓自然摆动,竹林在雾中长久昏暗。
山涧溪水不知为谁而低吟,山间的云突然聚集起来。
中午时分坐在庵中,才感觉到太阳已经升起。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以我栖迟处,幽深难可论。”这一句点出了诗人的居所,一个幽深到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地方。这个开篇就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无风萝自动, 不雾竹长昏。”这里通过对萝卜和竹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事物的自在与安静。没有风的干扰,萝卜自己摇动;没有雾的笼罩,竹子长而不见阳光,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宁静之美。
“涧水缘谁咽,山云忽自屯。”涧水轻柔地流淌,不知是为谁而低吟;山云聚散无常,似乎有自己的节奏。这两句强化了自然界的独立性和诗人与之融合的情感。
“午时庵内坐,始觉日头暾。”到了中午时分,在僧庐里安静地坐着,才感觉到太阳光芒的温暖。这里表达了一种时间的停滞,以及对外界变化的淡漠。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感受,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美好展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梁甫吟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
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
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
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
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
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
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
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
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