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立秋夜望月二首·其二》
《立秋夜望月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开山月入潭静,照见千山山月清。

潭月照山山照水,不分明处分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分(bù fēn)的意思:不加区分,不作区别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开山(kāi shān)的意思:指开辟山势,也泛指开辟或创建事业。

明处(míng chù)的意思:指显而易见的地方或情况。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山照(shān zhào)的意思:山照指山脚下的光景被山上的景物所映照,比喻下层人民受到上层人民的照顾或庇护。

照见(zhào jiàn)的意思:看到,见到

鉴赏

这首诗以月为线索,描绘了夜晚月光洒落山水间的宁静与和谐之美。首句“云开山月入潭静”描绘了云层散去后,山间之月缓缓落入潭中,整个环境变得异常宁静。次句“照见千山山月清”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月光不仅照亮了潭面,也映照在千山之上,使得山间的月色更加清澈明亮。第三句“潭月照山山照水”将视角拉回,强调了月光在水面和山体之间的相互映照,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和谐统一的自然景观。最后一句“不分明处最分明”则是对前文的总结,看似矛盾的表述实际上表达了在某些看似模糊不清的地方,却能展现出最为清晰、纯净的美,寓意深刻,引人深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赞美,体现了明代理论家、禅宗僧人释函是对于自然与禅理之间微妙联系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夜中忽雨

岁恶无邻堪乞籴,时艰何地可移民。

秋来一夜江南雨,不责空囷活饿人。

(0)

秦原岭

山行尽日不逢人,五里松风十里云。

还有道家烧药处,时时笙鹤半天閒。

(0)

清风逆旅·其二

妾家本在湘江住,湘江水深归路长。

闻君有便过湘水,凭寄音书还故乡。

(0)

李氏妹夫仲章归自襄阳

子到方城汉水西,客帆烟雨几程期。

襄阳耆旧更安在,岘首风流今有谁。

隐去亦寻庞氏宅,醉归还过习家池。

可能人事非前日,曾问青山知不知。

(0)

畏日

畏日不肯没,秋暑过于夏。

孱躯受炎熇,感疾未能瘥。

金钱买药裹,寝处不遑暇。

每怀逃林泉,无地安茅舍。

南山在绝顶,佛屋古松下。

流水挟双涧,清飙拂崇榭。

我欲往从之,僧榻仍可借。

俯观尘世中,挥手一高谢。

(0)

李万户死事

李侯将家子,英姿仍妙年。

慷慨赴出师,悲风动戈鞬。

结束辞亲去,义重不顾恩。

钲鼙动天地,列校在辕门。

悠悠渡剑水,惨惨烟尘昏。

白日横杀气,黄茅吹瘴氛。

行府檄书来,色动沮三军。

一死忠孝备,捐身何足论。

清流山下水,哀歌吊忠魂。

恤典胙一方,飒爽应有闻。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