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乃荣道,一与祖心同。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全文
- 翻译
- 足迹远离了青门,身穿田衣耕作在躬身劳作。
旧居坐落在千峰之外,归来的船儿驶向五湖的东边。
土地肥沃如姜田,每年的收成足以装满芋头盎罐。
遵循农事即为荣耀之道,这与祖先的心愿完全相同。
- 注释
- 迹:足迹。
自:从。
青门:古代长安城的东门。
远:远离。
田衣:农夫穿的粗布衣服,象征农耕生活。
贲:这里指农夫亲自耕作。
旧房:过去的住所。
千峤:形容山峰众多。
归棹:归航的船只。
五湖:泛指江南地区湖泊众多。
东:东方,这里指归去的方向。
地力:土壤的肥力。
姜畦:种姜的田地。
沃:肥沃。
年支:每年的收获。
芋盎:装满芋头的大容器。
充:充足。
从支:从事农业劳动。
乃:就。
荣道:荣耀的道路,指农耕被视为高尚的职业。
一与:完全与……一致。
祖心:祖先的心愿或传统。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远去之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自己与僧侣分离的情形,"迹自青门远",指的是从京城的青门出发,行迹越来越远;"田衣贲在躬"则是说农人的衣服都沾满了泥土,表现出农事勤劳的一幕。
接下来的两句"旧房千峤外,归棹五湖东",描绘的是僧侣返回天宁万年禅院的路程。"旧房"指的是僧侣曾居住的地方,而"千峤"则是山川蜿蜒的形容词;"归棹"意味着乘船而去,"五湖东"则可能是指长江或者其他大河流域的某个方向。
随后的两句"地力姜畦沃,年支芋盎充",写的是土地肥沃、农作物丰收的景象。这里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富饶和农业生产的成功,暗喻着僧侣归去之地亦是风光旖旎。
最后两句"从支乃荣道,一与祖心同",表达的是对僧侣事业的赞扬,以及诗人个人内心世界与先祖精神理念的一致。"从支"可能指的是僧侣的名声或者事迹,而"一与祖心同"则是说这种赞誉与古代圣贤的心灵相通,体现了对僧侣高洁人格和精神追求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刻画,以及对自然环境、农事活动和个人情感的深入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高度艺术造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晓容
庞眉苍面已衰翁,犹踏天衢尘土中。
收得閒名好归去,鲜鱼白酒醉秋风。
余识頔云岑已三十年晚居觉际又八载矣近因山行疑接谈麈偈语奉赠
懒把无生话更参,月移梅影到枝南。
身心识破梦中蝶,头角老来春后蚕。
笑斸野泉畦露菊,巧寻煖地圃霜柑。
蒲团睡足书遮眼,贝叶丛间会孔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