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巧对》由明代诗人陆粲父所作,巧妙地运用了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事”与“七音”,展现出深邃的哲学思考与文学艺术的融合。
“五事”指的是“貌言视听思”,即人的外在形象、言语表达、视觉观察、听觉感受以及思维活动。这五个方面涵盖了人与世界互动的多种方式,体现了个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反应。
“七音”则是中国古代音乐体系中的基本音阶,包括宫、商、角、徵、羽五个正音和变音变宫、变徵。这些音阶不仅用于音乐创作,也象征着不同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角色,如“宫”代表君主或正直,“商”代表臣子或公正,“角”代表农民或勤劳,“徵”代表商人或智慧,“羽”代表乐师或和谐。
陆粲父在这首诗中,通过“五事”与“七音”的巧妙对应,探讨了人与自然、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这种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既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和想象力,也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梦玉人引·送行人去
送行人去,犹追路、再相觅。
天末交情,长是合堂同席。
从此尊前,便顿然少个,江南_客。
不忍匆匆,少驻船梅驿。
酒斟虽满,尚少如、别泪万千滴。
欲语吞声,结心相对呜咽。
灯火凄清,笙歌无颜色。
从别后,尽相忘,算也难忘今夕。
梦玉人引·共登临处
共登临处,飘风袂、倚空碧。
雨卷云飞,长有桂娥看客。
箫喜生春,遍锦城如画,雪山无色。
一梦才成,怳天涯南北。
舞余歌罢,料宣华、回首尽陈迹。
万里秦吴,有情应问消息。
我欲归耕,如何重来得。
故人若望江南,且折梅花花相忆。
重阳后菊花二首
寂莫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魇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八首
金鹤飞来尺素通,新诗字字挟光风。
三年湖海关心处,都在先生句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