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赋读绰,大岭画披王。
自有春苔润,岂虞秋树苍。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座山的独特风貌,诗人将其比喻为“一房”,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生活空间相联系,营造出一种亲切而独特的视觉体验。
首联“房贮山几叠,堪称山一房”以“房”喻山,形象地表现了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也暗示了山的静谧与封闭,仿佛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这种比喻新颖而贴切,让人不禁想象这座山如同一座精致的小屋,藏匿着大自然的奥秘。
颔联“天台赋读绰,大岭画披王”则进一步展开对山的描绘,通过“天台赋”和“大岭画”的隐喻,展现了山的雄伟与壮丽。这里不仅提到了具体的地理位置,如天台山,也暗示了山的自然之美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等待着人们去欣赏和探索。
颈联“自有春苔润,岂虞秋树苍”则从季节的角度描绘了山的四季变化。春天时,山间春苔滋润,生机勃勃;秋天时,树木苍翠,展现出另一种自然之美。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山的多姿多彩,以及四季更替中不变的自然韵律。
尾联“开窗偶骋目,表里映岚光”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在开窗远眺的瞬间,山的轮廓与周围的云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房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清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孟夏景苦长,与子舟中饮。
酒行三四巡,病呕聊就寝。
仲氏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汤剂不能胜,闷绝口已噤。
我呕虽未平,惊走岂遑枕。
叫号使呼医,子怪亦莫谂。
遽白何至斯,葛巾推小品。
且尤食物间,膻腥失调饪。
所饷惟猪鸡,况此乏箘蕈。
以子独无恙,未必因滑沈。
稍觉阳脉回,慄肤犹瘆瘆。
傥其遂不起,孰肯谓素禀。
吾乡千里遥,幸免成贝锦。
时时不甘春著力,年年能占腊前芳。
水边攀折此中女,马上嗅寻何处郎。
山舍更清栽作援,凤楼偏巧学成妆。
团枝密密都如雪,野雀飞来翅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