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卷有圣贤,几人知此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静谧的书房中潜心阅读的情景。诗人通过“隐几坐幽轩”,生动地展现了这位学者远离尘嚣、沉浸于学问之中的宁静生活状态。“幽怀日疆慱”则进一步强调了学者内心的丰富与深邃,以及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黄卷有圣贤,几人知此乐。”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经典著作中蕴含的智慧和道德力量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能够深入理解并享受这些知识之美的学者的敬仰之情。这里,“黄卷”象征着古代的书籍,而“圣贤”则是指书中所记载的先哲思想和道德准则。诗人通过这句诗,不仅颂扬了知识的力量,也暗含了对真正能领悟并实践这些智慧的人的钦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学者书房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它不仅是一幅关于学习与思考的画面,更是一种对精神生活高度价值的肯定。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谦斋席间赠苔矶
因合谦斋饮,新编得细哦。
髯掀天地阔,足历水云多。
才敏逢青眼,家成隐翠萝。
近闻诗债盛,老退欲停戈。
蓬莱阁閒望写怀
越绝开华国,姚虞启后昆。
昔闻句允霸,今作帝王藩。
地得东南重,山侔岳渎尊。
平湖来万壑,翠袖列千门。
市井鱼盐合,居人组绣繁。
牙旗开物表,州宅倚云根。
六郡趋麟节,三峰出雉垣。
秦游前事废,禹画旧书存。
雁鹜来还去,鲸波吐复吞。
菱歌秋溆远,江信暮潮浑。
石古寒松偃,楼危昼霭昏。
冷光浓可截,秀色净无痕。
露袅还堤柳,风飞列寺幡。
深林藏杞梓,芳径杂兰荪。
巧笑花争艳,嬉游玉斗温。
画船雕鹢迅,绛袖绮霞翻。
有意皆行乐,无忧可莳萱。
乡惟知俎豆,士亦贲丘樊。
巨舶联艘至,交衢百货蕃。
敲冰呈巧手,织素竞交鸳。
丽圃红柑亚,通畦紫芋蹲。
茶先春入焙,笋带雪黏盆。
异萼随时坼,清香触处喷。
吴趋惭种蠡,楚些陋湘沅。
往事图难尽,前修孰可援。
风流王与谢,唱和白兼元。
顾我栖儒窦,胡为属使鞬。
迂疏非吏法,蹇浅是辞源。
谬览先生策,谁调伯氏埙。
剪裁迷幅尺,追琢昧玙璠。
学术何曾取,名场辄屡奔。
技甘同鼫鼠,化敢望溟鲲。
将幕闲留滞,乌台误选抡。
埋轮惭避俗,折槛畏当轩。
坎壈人奚顾,羁孤舌但扪。
爱书疑有癖,怕事欲无言。
薪米支离叟,蹄盂炙毂髡。
一为华省吏,三驾使君轓。
蹭蹬慵成性,龙钟病愈惛。
因怀邸中绂,来访道山园。
税鞅红尘外,班条碧海垠。
披襟澄沆瀣,缓带涤潺湲。
乐岁欢康洽,高黉礼让敦。
南宫罗俊彦,东箭蔼瑶琨。
退食求凋弊,吹毛析滞冤。
庖刀怯馀刃,櫑剑喜平反。
重禄容虚受,期民肯惮烦。
问贤思水薤,教俗养鸡豚。
䆉稏西成稻,逍遥北海樽。
吏符多鹤立,僚友尽鸿骞。
讵听棠阴颂,聊祛缿讼諠。
行歌齐击壤,坐啸比啼猿。
洞邃宜招隐,时清耻叫阍。
嗫嚅挥醉笔,伛偻曝晴暾。
蹑险赍长屐,寻幽叱短辕。
穷通方自适,语默且休论。
厌把诗筒发,欣逢酒帟掀。
桔槔肥果茹,竹马戏儿孙。
以此为官业,何由报主恩。
冰霜徒励操,渊谷可惊魂。
蕙帐羞逋客,庭貆鄙素餐。
行当解簪绂,归老白云村。
《蓬莱阁閒望写怀》【宋·张伯玉】越绝开华国,姚虞启后昆。昔闻句允霸,今作帝王藩。地得东南重,山侔岳渎尊。平湖来万壑,翠袖列千门。市井鱼盐合,居人组绣繁。牙旗开物表,州宅倚云根。六郡趋麟节,三峰出雉垣。秦游前事废,禹画旧书存。雁鹜来还去,鲸波吐复吞。菱歌秋溆远,江信暮潮浑。石古寒松偃,楼危昼霭昏。冷光浓可截,秀色净无痕。露袅还堤柳,风飞列寺幡。深林藏杞梓,芳径杂兰荪。巧笑花争艳,嬉游玉斗温。画船雕鹢迅,绛袖绮霞翻。有意皆行乐,无忧可莳萱。乡惟知俎豆,士亦贲丘樊。巨舶联艘至,交衢百货蕃。敲冰呈巧手,织素竞交鸳。丽圃红柑亚,通畦紫芋蹲。茶先春入焙,笋带雪黏盆。异萼随时坼,清香触处喷。吴趋惭种蠡,楚些陋湘沅。往事图难尽,前修孰可援。风流王与谢,唱和白兼元。顾我栖儒窦,胡为属使鞬。迂疏非吏法,蹇浅是辞源。谬览先生策,谁调伯氏埙。剪裁迷幅尺,追琢昧玙璠。学术何曾取,名场辄屡奔。技甘同鼫鼠,化敢望溟鲲。将幕闲留滞,乌台误选抡。埋轮惭避俗,折槛畏当轩。坎壈人奚顾,羁孤舌但扪。爱书疑有癖,怕事欲无言。薪米支离叟,蹄盂炙毂髡。一为华省吏,三驾使君轓。蹭蹬慵成性,龙钟病愈惛。因怀邸中绂,来访道山园。税鞅红尘外,班条碧海垠。披襟澄沆瀣,缓带涤潺湲。乐岁欢康洽,高黉礼让敦。南宫罗俊彦,东箭蔼瑶琨。退食求凋弊,吹毛析滞冤。庖刀怯馀刃,櫑剑喜平反。重禄容虚受,期民肯惮烦。问贤思水薤,教俗养鸡豚。䆉稏西成稻,逍遥北海樽。吏符多鹤立,僚友尽鸿骞。讵听棠阴颂,聊祛缿讼諠。行歌齐击壤,坐啸比啼猿。洞邃宜招隐,时清耻叫阍。嗫嚅挥醉笔,伛偻曝晴暾。蹑险赍长屐,寻幽叱短辕。穷通方自适,语默且休论。厌把诗筒发,欣逢酒帟掀。桔槔肥果茹,竹马戏儿孙。以此为官业,何由报主恩。冰霜徒励操,渊谷可惊魂。蕙帐羞逋客,庭貆鄙素餐。行当解簪绂,归老白云村。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9567c67fe9a1f6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