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其二》
《杂诗·其二》全文
宋 / 何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善恶分明两歧,念端差处只毫釐。

怕将私意天理所以先民致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两歧(liǎng qí)的意思:指人的思想、意见或行为出现分歧,产生不一致的情况。

善恶(shàn è)的意思:指善良和邪恶,道德善恶的区分。

私意(sī yì)的意思:指个人的私心、私欲。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天理(tiān lǐ)的意思:指自然界的规律和道理,也指伦理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先民(xiān mín)的意思:指古代的祖先或先辈。

以先(yǐ xiān)的意思:超越、领先、在某方面排在前面

致知(zhì zhī)的意思:通过学习和探索获得知识和智慧。

鉴赏

这首诗《杂诗(其二)》由宋代诗人何基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德哲学思想。诗中探讨了善与恶、私意与天理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认识自我、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首句“善恶分明虽两歧”,开篇即点明善恶是相对立的两个极端,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接着,“念端差处只毫釐”进一步阐述了在善恶之间,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强调了道德选择的细微性与重要性。

“怕将私意为天理”一句,揭示了人性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人们有时会将自己的私欲当作正当的道德依据,从而混淆了私意与天理的区别。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警示,也是对社会伦理秩序的深刻反思。

最后,“所以先民贵致知”总结了前文的思考,指出古代智者之所以重视知识的获取,是因为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认清善恶、区分私意与天理,从而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智慧的尊重,也强调了知识在道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道德哲学的核心议题,提醒人们在面对善恶选择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将私欲误认为天理,并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反省来提升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

作者介绍
何基

何基
朝代:宋

(1188—1269)宋婺州金华人,字子恭,号北山。受业于黄干,得亲传朱熹之学。淳固笃实,从学者众。其学虽本于朱熹,然多发明新意。主张治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屡被诏旨征聘,皆不出。所编《大学发挥》、《中庸发挥》等,采辑精严,号称“朱学津梁”。有《何北山遗集》。
猜你喜欢

临终偈

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九十

百丈耳聋,黄檗吐舌。后代儿孙,半生半灭。

破沙盆,曾漏泄,炎天六月飘霜雪。

(0)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三

西天四七,唐土二三。

天下老和尚,的的相承,不容眨眼,老德山因甚拆却佛殿。

(0)

大觉禅师祖雍长老请

中大仰毒,奋师子威。平生负重病,举世无良医。

向莲峰插一茎草,为少室发千钧机。

舌头无骨,额下生眉。

唤作开山即错,不唤作开山犹非,从教后代乱针锥。

(0)

颂一百则·其八

翠岩示徒,千古无对。关字相酬,失钱遭罪。

潦倒保福,抑扬难得。唠唠翠岩,分明是贼。

白圭无玷,谁辨真假。长庆相谙,眉毛生也。

(0)

颂一百则·其六十八

南山云,北山雨,四七二三面相睹。

新罗国里曾上堂,大唐国里未打鼓。

苦中乐,乐中苦,谁道黄金如粪土。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