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末元初时期一位旅人在大雪覆盖的山谷中清晨出行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意境。
首句“冰风刮面雪埋屋”,以强烈的视觉和触觉形象,勾勒出寒冷刺骨的冬日景象。冰冻的寒风呼啸而过,仿佛直接刮在人的脸上,而远处的房屋也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营造出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这样的开篇,既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也预示了旅人行程的艰难。
次句“客子晨征有底忙”,则将视角转向了旅人自身。在这样严酷的天气下,他却不得不早早启程,忙碌地踏上旅途。这里的“底”字,意为“什么”,强调了旅人行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辛酸。
后两句“我欲题诗还自笑,东华待漏满靴霜”,则是对旅人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他竟然想要吟诗作赋,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坚韧不拔精神的肯定。然而,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只是自我安慰时,不禁“自笑”。这种自嘲,不仅体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豁达,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最后,“东华待漏满靴霜”一句,以古代官员上朝前等待的场景,暗喻了旅人虽然身处偏远之地,但心中仍怀有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即使靴子已被霜雪覆盖,依然坚定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旅人在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光辉和精神追求,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晁十哥出旧藏书画
因过竹院酒,共看竹院书。
坐中半北客,南渡百年馀。
叶大栀子肥,橘树正扶疏。
云雷送风雨,微凉入衣裾。
谈谐各锋起,才气色敷腴。
道古不如今,抱德或若愚。
洗盏勿促迫,开襟且须臾。
达人要领会,兴逸奚可辜。
偶成·其一
南风吹时雨,襟抱忽然开。
凭轩一长谣,清句亦满怀。
当年沮溺心,自觉未为乖。
桑麻涧上泉,何不返故栖。
帝城尘埃中,隘巷多涂泥。
摆落更奚道,强颜终莫谐。
规规二十载,今日始知迷。
仰视天宇高,归云去难回。
吴推官同昌甫诸人饮涧上
世味嚼蜡尔,临风强吟哦。
故人今谁来,门前车马多。
招邀忽聚集,款曲成婆娑。
齿发我已老,岁月如掷梭。
有酒不为饮,奈此好事何。
分题咏清趣,但恐俗所呵。
吴侯金闺彦,公馀乃相过。
欢笑酬座人,时春复清和。
濯我涧上泉,因之而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