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原(běn yuán)的意思:原本的样子,最初的状态
大中(dà zhōng)的意思:大中有小,表示事物有大小之分,有主次之别。
大体(dà tǐ)的意思:大致、总体上
高明(gāo míng)的意思:高明指的是聪明、智慧、才智出众。
功夫(gōng fū)的意思:指某种技能、技巧或特长,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努力才能掌握。
简易(jiǎn yì)的意思:简单易行、容易理解或操作的事物或方法。
灭裂(miè liè)的意思:形容极其严重或完全毁灭的状态
圣功(shèng gōng)的意思:指功绩卓著、功劳伟大,被人广泛赞扬和推崇的事迹或成就。
圣道(shèng dào)的意思:指高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殊途(shū tú)的意思:指不同的人或事物采取了不同的道路或方法。
探本(tàn běn)的意思:探索事物的根本本质或真相。
直捷(zhí jié)的意思:直接而快捷。
自得(zì dé)的意思:自我满足,自我得意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名为《古像赞二百零五首》之其一八三,题为“陆文安公”。孙承恩以深邃的哲思和简练的语言,探讨了学习与道德修养的真谛。
诗中首先提出“学探本原,先立大体”,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从根本出发,确立基本的原则和框架。接着,“作圣功夫,直捷简易”指出,成为圣贤的过程并非复杂难行,而是可以通过直接而简单的努力实现。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实践的深刻理解,认为高尚品德的培养并不需要过分繁琐的方法。
“高明自得,灭裂则诬”一句,进一步阐述了道德修养的内在性和真实性。这里的“高明”指的是高尚的道德境界,只有通过自我领悟和实践才能达到,而非外在强加或虚假追求。“灭裂则诬”则告诫人们,不应盲目追求表面的荣誉或虚名,而应坚守真实和纯洁的内心世界。
最后,“圣道大中,岂容殊途”总结了全文的核心思想,即圣人的道路在于大中之道,即平衡和谐之道,而不是走偏门或歧路。这表明了作者对于道德追求的统一性和普遍性的坚持,认为真正的圣人之道是相通的,不应有所分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内在的自我完善和真实性的价值,以及追求圣人之道的统一性与普遍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六和塔
浮图凌虚空,直上破青霭。
创建开宝初,屹峙吴越界。
厚蟠苍山根,高出飞鸟外。
我来试登攀,耳目为一快。
初恍穿沈冥,稍进离昏昧。
盘回讶螺旋,扪摸駴神怪。
逾时至绝顶,遂与日月会。
连山俯培塿,长江绕衣带。
海门列其东,潮头势淜湃。
会稽青嵯峨,隔岸如点黛。
风帆与沙鸟,一一类浮芥。
回观壁间书,劫火烧不坏。
乃知象教雄,愈信佛力大。
贾勇既忘疲,登危亦知戒。
大雾自东阿晓发
客梦唤不醒,晨鸡啼喔喔。
仆夫戒征车,琅琅振霜铎。
明星犹荧煌,轮蹄已纷错。
山行忽迷道,曀气喷岚毒。
窈郁遮树林,浸淫罩城郭。
昏昏阴髳卷,荡荡云海浊。
眯空吹若沙,湿衣细如霂。
东方忽瞳昽,银山揭赪玉。
须臾荡晴空,豁视爽心目。
迤逦投前村,川原寄遐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