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膑先绝,支离笑此身。
剖胸倾执血,恐化大千尘。
这首诗《支离》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通过“支离”这一形象,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困境与自我反思的深刻洞察。
首联“举鼎膑先绝,支离笑此身”,以“举鼎膑先绝”的典故,比喻人生中的艰难困苦,而“支离笑此身”则是在这种困境中自嘲,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这里“支离”既是身体的形容,也是精神状态的象征,暗示了诗人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依然能够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
颔联“穷途竟何世,馀事且诗人”,直面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提出“穷途”之问,即在人生的低谷中,究竟身处何种世界?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悲观之中,而是选择“且诗人”,以文学创作作为心灵的寄托,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颈联“技悔屠龙拙,时惊叹蜡新”,通过“屠龙”与“蜡新”两个对比,表达了对技艺与时间的反思。一方面,“屠龙”技艺虽高超却难以实现,暗含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另一方面,“蜡新”则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新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断适应变化。
尾联“剖胸倾执血,恐化大千尘”,以极端的比喻描绘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仿佛要将所有的执着与情感倾尽而出,却又担心这一切最终会随风消散,化为宇宙间的一粒微尘。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支离”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态和深刻思考,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武夷山中有伏龙,鬣捲云雨深重重,化为白须一老翁。
疾雷破山六丁取,置卫铜镮森守虎,云是健将雨下土。
老翁一笑百不能,山中所读皆仙经,吾亦泠然御风行。
洪崖道上逢老友,手举无何指翁口,翁已辟谷安事酒。
青牛紫气关河咫,大鹏风斯九万里,回首蓬莱浅清水。
冷云初雁水明霞,遥见星躔动汉槎。
咫尺江淮分表里,一番礼乐又光华。
水通建业宁迂道,天近城南且过家。
忙处得閒应更好,故园秋色上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