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兮,露下庭荷。
水有鸟兮,鸟有罗。
这首诗《今夕歌(其二)》由明代诗人宗臣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略带哀愁的意境。
“今夕何夕兮,露下庭荷。” 开篇以问句形式,将读者引入一个特定的夜晚场景,露珠轻洒在庭院中的荷花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这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知力,也暗示了情感的微妙波动。
“今夕何夕兮,得与美人同歌。” 继续深化情感层次,诗人与心爱之人共度良宵,歌声飘荡在夜空中,这份相聚的喜悦与浪漫,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增添了情感的丰富性。
“山有木兮,木有柯。” 这一句借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山上有树木,树木上有枝柯,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条件或过程,需要去寻找和珍惜。
“水有鸟兮,鸟有罗。” 水面上飞翔的鸟儿,它们自由自在,但也有捕鸟的罗网等待着它们。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界的生动描绘,也隐喻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与束缚,提醒人们在追求美好时要保持警觉。
“何接美人之慷慨兮,乃使我泪下而滂沱。”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面对美人慷慨的深情,诗人不禁泪如雨下。这不仅是情感的强烈表达,也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失去或难以触及的美好事物的深深遗憾。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的交织,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相遇的喜悦以及对情感的深刻体验。宗臣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使得这首《今夕歌(其二)》成为了一首富有感染力和深度的作品。
洪洞山前振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
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崄巇。
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
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
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
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句曲峰高倚太阳,不风岩谷自清凉。
四时岚彩霏夔雪,百道泉流湛玉霜。
雅称采芝追绮季,尤宜散发学嵇康。
龙鳞璀错松当径,凤尾䙰褷竹过墙。
月上海门蟾早觉,露寒瑞草鹤先尝。
仙人卓剑降魑魅,道士书符禁獝狂。
宝气丹光生夜寂,黄精白朮引年长。
茅君虎卧瑶坛上,萧史鸾栖碧殿旁。
桂树寒山违谢客,桃花流水忆刘郎。
猿猱任占青萝帐,薜荔从生绿石床。
世难有身空自累,诗成无雁倩谁将。
欲凭锦瑟传幽思,才理朱弦意巳忘。
桑芽露春微似粟,小姑把蚕试新浴。
素翎频扫细于蚁,嫩叶纤纤初上指。
朝采桑,暮采桑,采桑不得盈顷筐。
羞将辛苦向姑语,妾命自知桑叶比。
家中蚕早未成眠,大姑已卖新丝钱。
岸上何人紫花马,却欲抛金桑树下?
天云惨淡江欲雨,古木阴森精灵语。
春潮夜落富阳江,短篷晓系苍厓树。
篷间文人清隐者,傲视沧浪吟太古。
蜑人捉鱼贯杨柳,沽酒欲归沙店暮。
掀髯以手招其来,划起沙汀数行鹭。
鹭飞不尽青天长,渔舟散入芦花雾。
远山近山无数青,我恐斯人有新句。
酒船独载西家施,玉手冰盘行雪缕。
酒酣竹弓抨野鸭,笑调吴儿短蓑舞。
开图兴发思赋归,山水东南美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