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成都运司园亭十首·其七潺玉亭》
《成都运司园亭十首·其七潺玉亭》全文
宋 / 杨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使君流心官府未始忘。

亭下玉溪水,扑碎白玉珰。

清耳不待洗,高怀沧浪

安得援瑶琴,写此声琅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玉(bái yù)的意思:形容品质高尚、纯洁无瑕。

不待(bù dài)的意思:不等待,不耐烦

沧浪(cāng láng)的意思:指江河水流的浩渺之势,也用来形容岁月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化。

高怀(gāo huái)的意思:形容人的胸怀广阔,志向高远。

官府(guān fǔ)的意思:指官员和政府机构。

琅琅(láng láng)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流心(liú xīn)的意思:形容心情激动、感动到流泪。

清耳(qīng ěr)的意思:清除耳朵中的杂音,指听取真实、确凿的信息。

使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能够任用、派遣的官员或人才。

漱流(sòu liú)的意思:漱流是一个以水流洗涤口腔为比喻的成语,意思是用一种清洁的方法去清除污垢或恶习。

未始(wèi shǐ)的意思:未曾开始;从未有过。

溪水(xī shuǐ)的意思:指小溪流水,比喻事物的起初或基础。

瑶琴(yáo qín)的意思:指美妙的音乐或琴音,形容音乐声音悦耳动听。

玉溪(yù xī)的意思:指美玉和溪水,形容事物美好、优雅。

玉珰(yù dā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动人。

翻译
郡守沉浸于流水之中,心中未曾忘记政务。
亭下的玉溪之水,溅起的水花仿佛打碎了白玉耳环。
清澈心灵无需刻意洗涤,高尚的情怀自然如沧浪之水。
如何能得到一把瑶琴,来弹奏这流水的响亮乐章。
注释
使君:郡守。
漱流:沉浸于流水。
官府:政务。
未始忘:未曾忘记。
玉溪水:清澈的溪水。
扑碎:溅起。
白玉珰:白玉耳环。
清耳:清净心灵。
自:自然。
沧浪:比喻高尚的情怀。
援瑶琴:取出瑶琴。
写:弹奏。
声琅琅:响亮的声音。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致与个人情感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情怀。

"使君漱流心,官府未始忘"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漱流心"指的是洗涤心灵,使其清新自然,而"官府未始忘"则表明诗人虽身处仕途,但并不为之所羁绊。

"亭下玉溪水,扑碎白玉珰"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潺玉亭的景致。"亭下玉溪水"形象地描述了清澈见底的溪流,而"扑碎白玉珰"则是对水声的细腻描写,仿佛在耳边回响。

"清耳不待洗,高怀自沧浪" 这两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心境。"清耳不待洗"意味着诗人的听觉已被这自然之声所净化,而"高怀自沧浪"则显示出诗人超脱尘俗、高远的情操。

"安得援瑶琴,写此声琅琅" 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设问,表达了想要借助瑶琴来再现这自然之声的愿望。"写此声琅琅"则是对这种美好声音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潺玉亭景致的描绘,展示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和艺术创作的双重愿望,是一首融情感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杨怡
朝代:宋

杨怡,四川潼川(今四川三台)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一)。今录诗十首。
猜你喜欢

大狱四首·其四

休唱攘夷论,东西共一家。

疏防司里馆,谢罪使臣槎。

讵我持英簜,容人击副车。

万方今一概,莫自大中华。

(0)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其四

齐东燕北走舟车,三载南云望倚闾。

宦学无成便归去,父兄有命敢行诸。

伤禽恶听连环弹,老蠢愁翻旧校书。

碧海制鲸公手笔,倘分勺水活枯鱼。

(0)

狂歌示胡二晓岑曦

飞鸟不若笯凤,游鳞不若豢龙。

虚誉不若疑谤,速拙不苦缓工。

高台落日多悲风,我剑子剑弓子弓。

与子拍手青云中,但须塞耳甘耳聋。

苍蝇营营无万数,下士大笑声滃滃。

(0)

将至潮州又寄诗五

片帆遥指凤凰城,屈指家山尚几程。

以我风尘憔悴色,共君骨肉别离情。

一灯缩缩栖鸦影,四垒萧萧战马声。

回首六年离乱事,梦馀犹觉客心惊。

(0)

贺蟫窟主人移居·其一

小小园亭好避嚣,一枝栖息等鹪鹩。

琳琅万卷蟫为窟,下上双飞燕有巢。

入座衣冠无俗子,榜门风雅号诗寮。

绿云满地凉于水,天半闻吹弄玉箫。

(0)

重拟小游仙四首·其二

未老徐妃似舜华,含羞半面晕朝霞。

夭桃落尽春无主,来与仙人管落花。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