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名为《大清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深邃的政治寓意。首句“令许投书异缿筒”以“投书”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臣民向君主进言的渠道,不同于传统的“缿筒”,即古代用于收集谏言的竹筒,这里强调了言路的开放与创新。次句“无声听俾下情通”则进一步说明,即使言辞未直接传达,君主也能倾听并理解臣民的心声,体现了君主对民意的重视。
接下来,“古风淳噩非缘袭”一句,通过对比古代淳朴的风气与当前的治理方式,暗示了政治理念的传承与革新。这里的“淳噩”指的是淳厚而无邪的风气,而“缘袭”则意味着沿袭旧制,没有创新。这表明作者认为政治治理应当既有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又需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最后一句“谤木尧年圣制同”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谤木”,即尧帝时期设置在都城南门的一根木头,人们可以在上面写上对政事的意见或批评。此句将乾隆时期的言路开放与古代尧帝时期的民主氛围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当今政治清明、民众意见能够得到充分表达的自豪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古代政治智慧的致敬,也是对当时政治局面的自信表达,展现了乾隆皇帝对于政治开明、言论自由的重视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木兰花慢.为张詹事寿
爱承华詹尹,尽明略,更雄襟。
甚潇洒清吟,半生梦寐,铜辇秋衾。
莫论量,归计早,恐未容、亭扁遂初心。
共道东山丝竹,风云两袖商霖。春坊桃李清阴。
气干郁千寻。看他日明堂,圆杈偃植,栋宇雄沉。
家近上林春早,觉桂香、浮酒动华簪。
满酌一杯为寿、鲁连不用千金。
莺穿柳
观天能尽,向三山四海,氤氲风趁。
金木玄冥,云聚一时,六卦火记潜进。
七返功宜紧,炼丹质、蕙兰香阵。
到此鬼神钦,不许三尸亲近。尘情碎为残粉。
泼无明恚火,翻作冷烬。
智藏挥开神耀,占上清选院。名科精俊。
实相峥嵘障、步虚际,烂霞光衬。
体显九阳腾,出尘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