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此身,无边际。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秽 迹 赞 宋 /白 玉 蟾 宝 杵 动 时 天 地 黑 ,鐶 铃 震 处 鬼 神 惊 。释 迦 临 入 涅 槃 日 ,六 慾 天 中 现 此 身 。现 此 身 ,无 边 际 。太 圆 镜 中 点 检 看 ,个 个 三 头 并 六 臂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际(biān jì)的意思:指接近边缘、接近极限的状态。
点检(diǎn jiǎn)的意思:点检是一个指责他人错误或缺点的成语,意思是发现并指出问题。
个个(gè gè)的意思:每一个,每个人
鬼神(guǐ shén)的意思:指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
检看(jiǎn kàn)的意思:仔细查看、审视。
六欲(liù yù)的意思:指人们常常追求和沉溺于六种欲望,即色欲、财欲、食欲、睡欲、名欲和安逸欲。
涅槃(nièpán)的意思:指佛教中的涅槃,意为熄灭痛苦,脱离轮回。
三头(sān tóu)的意思:指一个人同时担负多个工作或责任。
释迦(shì jiā)的意思:指佛陀释迦牟尼,也用来比喻智慧卓越、悟性高超。
天中(tiān zhōng)的意思:指在天空中,中央地带。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无边(wú biān)的意思:没有边界,无限广阔。
圆镜(yuán jìng)的意思:指圆形的镜子,比喻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本来面貌的人或事物。
中点(zhōng diǎn)的意思:指事物发展或变化的关键点,也可表示事物的核心或重要部分。
六欲天(liù yù tiān)的意思:指人的欲望极其强烈,无法自制或控制。
- 注释
- 宝杵:象征佛教中的重要法器,代表力量和转化。
镮铃:佛教中的装饰物,常用于仪式,能引起敬畏。
涅槃:佛教中指超脱生死轮回的状态。
六欲天:佛教中的天界,以享乐著称。
现此身:显现他的肉身形象。
无边际:形容其形象广大无边。
太圆镜:比喻广阔的宇宙或观照之心。
三头并六臂:象征智慧、力量和全能。
- 翻译
- 当宝杵震动时,天地为之变暗,镮铃声响起,连鬼神也为之惊骇。
在释迦牟尼即将涅槃的日子,他在六欲天中显现了化身。
显现化身,无边无际。
如同在巨大的圆镜中审视,每个化身都有三个头和六个手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佛教涅槃的壮观景象,通过对宝杵和镮铃的动静来渲染气氛,表达了释迦牟尼临入涅槃时天地变色的神秘画面。在六欲天中显现出佛身,无边际的广大与圆满。太圆镜象征着智慧和洞察,用以点检观看每一个三头六臂的形象,展示了佛教中的神通广大。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听觉、视觉等感官体验与佛教的深邃哲理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进入宗教境界的情景。诗中对释迦牟尼涅槃时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深刻理解和个人信仰的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与宗教氛围。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