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五 日 登 北 山 望 竞 渡 宋 /梅 尧 臣 南 方 传 竞 渡 ,多 在 屈 平 祠 。箫 鼓 满 流 水 ,风 烟 生 画 旗 。千 桡 速 飞 鸟 ,两 舸 刻 灵 螭 。尽 日 来 江 畔 ,谁 知 轻 薄 儿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飞鸟(fēi niǎo)的意思:比喻人才或者有才华的人离开原来的环境,迅速成长或者取得成功。
风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动乱中的烽烟和战火。
画旗(huà qí)的意思:指虚构事物,没有实际存在的东西。
尽日(jì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竞渡(jìng dù)的意思:指竞赛时双方争相奋力冲刺,比喻双方力量悬殊,势均力敌,争胜激烈。
灵螭(líng chī)的意思:指具有灵性的蛇。
流水(liú shuǐ)的意思:形容水流不断、源源不绝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事物连续不断、不停地发生。
南方(nán fāng)的意思:指地理上的南方地区。
轻薄(qīng bó)的意思:形容言谈行为轻浮、肤浅,缺乏深度和底蕴。
日来(rì lái)的意思:日子一天天过,时间不断流逝。
箫鼓(xiāo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 翻译
- 南方流传着赛龙舟的习俗,大多在屈原的祠堂举行。
箫鼓声中,流水潺潺,风烟缭绕,彩旗飘扬。
众多船只如疾鸟般飞驰,两艘船雕刻着神灵的螭龙。
人们整天聚集在江边观看,又有谁知道,这不过是轻浮少年的游戏。
- 注释
- 竞渡:赛龙舟,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屈平祠:纪念诗人屈原的祠堂。
箫鼓:吹奏乐器和击鼓,用于庆祝活动。
灵螭:神话中的龙,常被雕刻在船头,象征吉祥和力量。
轻薄儿:指行为轻浮、不庄重的年轻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端午节期间南方地区竞渡习俗的场景,以屈原祠为中心,富有节日气氛。诗人梅尧臣通过"箫鼓满流水"形象地写出比赛时热闹的音乐和喧嚣的场面,"风烟生画旗"则展现出龙舟竞渡时旗帜飘扬、如诗如画的景象。"千桡速飞鸟"运用夸张手法,形容船只之快,仿佛能追上飞翔的鸟儿。最后,诗人感慨"尽日来江畔,谁知轻薄儿",表达了对普通民众积极参与竞渡活动的欣赏,同时也暗含对那些只知游乐、不理解竞渡背后深意的轻浮之人的淡淡批评。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民俗活动的生动描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用元韵答清老
篆车创始自稚轮,筦簟从初但蒲稿。
诗到晚唐非不佳,少似国风能理到。
嗟予耄矣弃颍泓,卧病终年长却扫。
客无脱屦一榻悬,人不到门群雀噪。
敢意支郎念岑寂,时将妙语起衰老。
若人搜句乃余事,虽不雕镌自精好。
况于佛祖可呵骂,岂无魔外宜攻讨。
早办山居一把茅,为我长歌歌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