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雪虽盈尺,不救春夏旱。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李 邦 直 学 士 沂 山 祈 雨 有 应 宋 /苏 辙 宿 雪 虽 盈 尺 ,不 救 春 夏 旱 。吁 嗟 遍 野 天 不 闻 ,歌 舞 通 宵 龙 一 战 。旋 开 云 雾 布 旌 旗 ,复 遣 雷 霆 助 舒 卷 。雨 声 一 夜 洗 尘 埃 ,流 入 沟 河 朝 不 见 。但 见 青 青 黍 与 禾 ,老 农 起 舞 行 人 歌 。污 邪 满 车 尚 可 许 ,供 输 到 骨 期 无 它 。水 行 天 地 有 常 数 ,岁 岁 出 入 均 无 颇 。半 年 分 已 厌 枯 槁 ,及 秋 更 恐 忧 滂 沱 。谁 能 且 共 蛟 龙 语 ,时 布 甘 泽 无 庸 多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遍野(biàn yě)的意思:遍布整个地区或场所,无处不在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常数(cháng shù)的意思:指不变的、永恒的事物。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出入(chū rù)的意思:指出入门户,进出行动。
甘泽(gān zé)的意思:形容水源充足,土地肥沃。
歌舞(gē wǔ)的意思:形容欢乐繁盛,喧闹热闹。
供输(gòng shū)的意思:供给和输送
蛟龙(jiāo lóng)的意思:指神情威武、气势磅礴的样子。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可许(kě xǔ)的意思:指能够被人们所接受或赞同的事情。
枯槁(kū gǎo)的意思:指植物干枯,失去生机;也形容人体衰老,精神萎靡。
老农(lǎo nóng)的意思:指年老的农民。
雷霆(léi tíng)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威力巨大,如雷霆般的力量。
年分(nián fēn)的意思:指年岁、年份。也用来形容人的年龄。
滂沱(pāng tuó)的意思:形容雨水或泪水非常大、非常多。
青青(qīng qīng)的意思:青色的、绿色的、年轻的。
尚可(shàng kě)的意思:指令人满意或者勉强可以接受的程度。
舒卷(shū juàn)的意思:形容心情舒畅,轻松自在。
水行(shuǐ x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行动轻盈自如,如鱼游水。
宿雪(sù xuě)的意思:宿雪指在寒冷的冬天,雪在地面上停留很长时间,不容易融化的现象。引申为某种事物或情况长久存在、不易改变。
岁出(suì chū)的意思:形容年岁增长,孩子成年离家,出外谋生。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通宵(tōng xiāo)的意思:通宵指整夜不睡,彻夜不眠。
污邪(wū xié)的意思:指邪恶、犯罪的行为或品性。
无庸(wú yōng)的意思:没有必要;没有需要
无它(wú tā)的意思:没有其他的,没有别的
无颇(wú pō)的意思:没有偏向,没有偏心
洗尘(xǐ chén)的意思:洗去尘埃,净化身心。
行天(xíng tiān)的意思:指能够操纵天地之力,具有超凡能力的人或事物。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吁嗟(yù jiē)的意思:表示叹息、慨叹、感叹或唏嘘,形容人们的情绪或心情低落或失望。
云雾(yún wù)的意思:形容山间、水面等被云雾覆盖,景色模糊不清。
- 翻译
- 积雪虽厚有一尺,却无法缓解春夏旱情。
唉,满眼哀求上天无回应,人们彻夜歌舞祈雨如龙争斗。
很快云雾散开,旗帜飘扬,雷电助阵,雨水倾泻。
一夜雨声洗净尘埃,但清晨沟河中已无积水。
只看见青青的稻谷和禾苗,老农欢舞,行人歌唱。
即使车上装满泥污,也愿意接受,只希望收成不再骨瘦如柴。
水在天地间自有规律,每年的涨落都均衡无大变。
半年干旱已让人疲惫,秋天又怕大雨成灾。
谁来与蛟龙对话,适时降下甘霖,无需过多。
- 注释
- 盈尺:非常厚实。
春夏旱:春季和夏季的干旱。
吁嗟:叹息。
歌舞通宵:彻夜歌舞祈雨。
旌旗:旗帜。
雷霆:雷电。
污邪:泥污。
供输:供应、运输。
颇:显著偏差。
滂沱:大雨倾盆。
蛟龙语:与龙神沟通。
甘泽:甘甜的雨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为《和李邦直学士沂山祈雨有应》。诗人以宿雪虽厚却未能缓解旱情开篇,感叹上天对百姓疾苦的不闻不顾。接着描述了祈雨仪式后,乌云翻滚、雷电交加的壮观景象,雨水洗净尘埃,滋润了田野,农民欢歌庆祝。然而,诗人也忧虑雨水过多可能导致秋季洪水,提醒人们自然规律不可违背。
诗中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天意的理解和对农事的关切,同时也传达出对合理调度雨水的期待,希望降雨适中,既能解除旱情,又不至于带来灾害。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关注民生、体察时节变化的儒家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瑞竹
芳园秀溪曲,亭亭竹且滋。
中有七节上,骈秀挺两岐。
拂云栖朱凤,天然见瑰奇。
主人对缃帙,日夕坐忘疲。
振缨践文陛,抱贞作帝师。
清风披黄阁,高节扬明时。
永怀父师训,怆恻良在兹。
堂搆仍旧址,封殖发新枝。
长以承湛露,悠哉君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