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草匪甘,厥蔬匪香。维其味之,岂曰嗜之。
《采蕺·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王十朋的《采蕺》组诗第三首,通过描述对蕺菜的采摘与品尝过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物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
“厥草匪甘,厥蔬匪香。” 开篇以“厥”字引出,用“匪甘”、“匪香”来形容蕺菜的口感和香气,并非甜美或芳香,暗示了这种植物的独特之处。
“维其味之,岂曰嗜之。” 接着诗人提出疑问,虽然蕺菜的味道并不特别吸引人,但为何人们仍会去采摘它?这里蕴含了对食物选择背后深层动机的思考。
“心焉孔焦,胆焉亟尝。” “孔焦”形容内心的焦急等待,“亟尝”则表明急于尝试的心态。这句描绘了人们在等待新鲜蕺菜采摘后,迫不及待想要品尝的心情。
“唯其苦之,是以取之。” 最后,诗人揭示了答案——人们之所以采摘蕺菜,是因为它的苦味。在古代,某些苦味的食物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能够清热解毒,因此被广泛食用。这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物药用价值的认识,也体现了古人对健康养生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蕺菜这一常见植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生活细节中蕴含的哲理的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