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连双树下,天与一僧传。
杨林烦与问,何日买归船。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送兰古春往淞江兼寄杨林寺如一庵(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川景象。首句“松上好山川”赞美了松树所在之地的优美自然风光,显示出诗人对这里的深深喜爱。"曾游二十年"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深厚感情和长久的羁绊。
接下来的两句“云连双树下,天与一僧传”,通过描绘云雾缭绕在两棵大树之间,以及僧人在此处的生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氛围。"海日生斋钵,江华起法筵"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日常生活,海日初升照亮僧人的斋饭,江边的花卉点缀着法事的场景,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杨林烦与问,何日买归船”,诗人以询问朋友杨林何时能一同归隐,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期待。整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华宴夕,灯摇醉。粉菡萏,笼蟾桂。
扬翠袖,含风舞,轻妙处,惊鸿态。分明是。
瑶台琼榭,阆苑蓬壶,景尽移此地。
花绕仙步,莺随管吹。
宝帐暖留春,百和馥郁融鸳被。
银漏永,楚云浓,三竿日、犹褪霞衣。
宿酲轻腕,嗅宫花,双带系。合同心时。
波下比目,深怜到底。
聚散有定数,悲欢能几年。
年年塞鸿来,叶落霜满天。
黄昏痴儿閒,强勉陪秋筵。
岁月流水外,江湖短灯前。
载聆金玉清,未信造物偏。
济胜亦罕逢,思归心谩悬。
情深转眷恋,不语却自怜。
我尽今日醉,拚得三昼眠。
江南江北那识春,况此寄镇埋烟尘。
卑栖客官困垄断,无故污此金玉身。
浊醪自醉复自解,空恨梗政吏不仁。
忽传街鼓聚嬉戏,两株枯柴插烛银。
涂抹脂粉破涕泪,觅酒献笑酬佳辰。
震摇荒市官不嗔,传是黄梅县西人。
家住苕西,小池映、青山一曲。
翠深里、猿呼鹤应,短墙低屋。
麦影离离翻翠浪,泉声切切敲寒玉。
怪夜来、有蚁出糟床,篘新绿。和月种,南阳菊。
饶云买,淇园竹。任蛮争触战,世间荣辱。
两目未消凭远恨,一筇费尽登山足。
便棹舟、炊火荻花中,鲈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