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穷终有复,人老自知非。
兀兀窗西夜,吾方理易几。
负薪(fù xīn)的意思:指背负着柴草或薪柴,形容负重辛劳。
荆扉(jīng fēi)的意思:指门户之间的荆棘和木门,比喻困难重重,难以进入或通过。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扪虱(mén shī)的意思:形容过分细心,小题大做,忧虑过多。
日乌(rì wū)的意思:形容黑得发亮或黑得发暗。
乌行(wū xíng)的意思:指黑暗、邪恶的行为或行径。
芋栗(yù lì)的意思:比喻人才或事物在某种环境中无法发挥出真正的才能或价值。
知非(zhī fēi)的意思:指明明知道不是事实,却故意否认或歪曲事实。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而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负薪收芋栗",肩扛柴火,手拾野生的芋头和栗子,显示出生活的艰辛但又自给自足。"扪虱曝荆扉",他在简陋的柴门前,一边晒太阳一边捉虱子,流露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落日乌行乱,清霜杏叶飞",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落日余晖中,乌鸦归巢,显得杂乱无序;秋霜降临,杏叶飘零,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气氛。诗人借此表达岁月如梭,人生易老的感慨。
"岁穷终有复,人老自知非",诗人意识到尽管岁月循环,冬天过去春天会再来,但人的青春不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加明白人生的道理和自身的局限。
最后,"兀兀窗西夜,吾方理易几",夜晚来临,诗人独自在窗边,沉浸在《易经》的研读中,表现出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沉思。整首诗以日常琐事为背景,寓含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清河何洋洋,水清不受鱼。
北客老不仕,乃向清河居。
我有一端锦,裁衣阙襟裾。
我有三尺剑,斩马马不殊。
于嗟伤心人,委弃当路隅。
众星寒苍苍,今夕逼岁除。
相思漠然来,北风吹户枢。
忧心托远梦,梦远空踟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