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曹 子 方 运 判 雪 中 同 游 西 湖 宋 /苏 轼 词 源 灩 灩 波 头 展 ,清 唱 一 声 岩 谷 满 。未 容 雪 积 句 先 高 ,岂 独 湖 开 心 自 远 。云 山 已 作 歌 眉 浅 ,山 下 碧 流 清 似 眼 。樽 前 侑 酒 只 新 诗 ,何 异 书 鱼 餐 蠹 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流(bì liú)的意思:指清澈见底、绿色如玉的流水。
词源(cí yuán)的意思:指一个词语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蠹简(dù jiǎn)的意思:比喻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一部分非常精妙、有深度。
何异(hé yì)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开心(kāi xīn)的意思:心情愉快,快乐欢喜。
岂独(qǐ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止于此
清唱(qīng chàng)的意思:指没有伴奏的独唱或合唱。
书鱼(shū yú)的意思:指读书人或学者。
新诗(xīn shī)的意思:指创作于近代的诗歌形式,与古代诗歌形式相对。
滟滟(yàn yàn)的意思: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或水面波动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事物的连续不断。
岩谷(yán gǔ)的意思:岩石峡谷间的深谷。
异书(yì shū)的意思:
珍贵或罕见的书籍。《后汉书·王充传》“著《论衡》八十五篇” 李贤 注引 晋 袁山松 《后汉书》:“ 充 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 蔡邕 入 吴 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 王朗 为 会稽 太守,又得其书,及还 许 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秘书监 牛宏 表请分遣使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縑一疋,校写既定,本还其主,由是人间异书,往往间出。”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二:“欲从 抱朴 传家学,应怪 中郎 得异书。”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文人好逞狡獪,或欲夸示异书……故往往託古籍以衒人。”
侑酒(yòu jiǔ)的意思:指有酒可以共享,表示友好、欢乐的氛围。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作歌(zuò gē)的意思:指以歌曲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等。
- 注释
- 词源:比喻词的源泉。
滟滟: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
岩谷:山谷。
雪积:比喻积累深厚。
句先高:诗句格调高雅。
湖开心自远:湖水因诗句而感到愉快,意指诗的深远影响。
云山已作歌眉浅:云山如同浅淡的眉毛,形象地描绘景色。
碧流清似眼:清澈的流水如同明亮的眼睛。
樽前:酒杯之前。
侑酒:陪饮。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书鱼餐蠹简:书虫以书籍为食,这里比喻对书籍的热爱。
- 翻译
- 词源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展开,清脆的歌声回荡在山谷间。
还未等到雪花堆积,诗句就已高洁,岂止让湖水欢心,更是意境深远。
云山仿佛化作了浅浅的眉毛,山下的碧绿流水清澈如眼眸。
杯前陪伴饮酒的只有新创作的诗篇,这与以书籍为食的鱼虫又有何异呢。
- 鉴赏
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在雪中的游玩之乐。开篇“滟滟波头展,清唱一声岩谷满”描绘了一幅雪后西湖的美丽景象,水波荡漾,回音缭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接着“未容雪积句先高,岂独湖开心自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在这雪花纷飞之中,诗人的情感也随之升华,似乎他的词句比雪还要高远,这不仅是对西湖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心灵世界的展现。
“云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则将自然景物与诗人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山川湖泊仿佛都成了诗人的内心写照。这里的“眉浅”形容云山的轮廓柔和,与“清似眼”相呼应,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最后,“樽前侑酒只新诗,何异书鱼餐蠹简”则是诗人在雪中饮酒赋诗,与古人书中游的意境相呼应。这不仅显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也反映了他在雪中寻得的一份超然物外的快乐。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西湖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追求,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个人情感与文学创作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奉和月夜听军乐应诏诗
旌门临古堞,徼道度深隍。
月冷疑秋夜,山寒落夏霜。
遥空澄暮色,清景散馀光。
笳声喧陇水,鼓曲噪渔阳。
沈郁兴神思,眺听发天章。
嵩岱终难学,丘陵徒自强。
登庐山诗二首·其二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
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
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
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
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
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
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
回互非一形,参差悉相似。
倾听凤管宾,缅望钓龙子。
松桂盈膝前,如何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