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存心(cún xīn)的意思:指有意地保留或隐藏某种想法、意图或情感。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格物(gé wù)的意思: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后学(hòu xué)的意思:指在学习、研究某一领域时,能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发展。
豁然(huò rán)的意思:形容突然明白或猛然间豁然开朗的心情。
稽古(jī gǔ)的意思:指反复研究、反复琢磨,以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精切(jīng qiè)的意思:精细、准确。
六籍(liù jí)的意思:指六种身份或地位。
卤莽(lǔ mǎng)的意思:形容人言行粗鲁、莽撞,缺乏礼貌和教养。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前贤(qián xián)的意思:指古代有才德的先贤和前辈人物。
殊功(shū gōng)的意思:特别的功绩或成就
无过(wú guò)的意思:没有过错,没有过失
先知(xiān zhī)的意思:指能够预知未来的人。
异同(yì tóng)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不同或相似之处
一灵(yī lí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一下子变得灵活、敏捷或有活力。
指示(zhǐ shì)的意思:表示明确指出或指引。
朱陆(zhū lù)的意思:指红色的大地或红土地,也用来形容富饶的土地。
自合(zì hé)的意思:自己和自己相合,没有外来的干扰或矛盾。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名为《戊午吟(其十八)》。诗中探讨了朱熹与陆九渊在理学上的分歧,以及如何通过深入研究经典来理解事物本质的方法。
首联“朱陆当年有异同,祗于稽古稍殊功”指出朱熹和陆九渊在理学上有各自的见解,但都致力于通过研究古代典籍来寻求真理。这里的“异同”指的是他们在理学思想上的差异,“稽古”则强调了对古代文献的重视和研究。
颔联“存心自合先知本,格物无过要识中”进一步阐述了如何通过内心修养和观察事物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这里“存心”指的是内心的修养,“先知本”意味着通过内心修养可以预先知道事物的根本;“格物”则是指通过观察事物来了解其内在规律,“识中”则强调了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的核心。
颈联“六籍漫从卤莽过,一灵那得豁然通”表达了对过去学者们在学习经典时可能过于粗浅的批评,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更深入、全面的理解方式。这里“六籍”指的是儒家经典的六部著作,“卤莽过”意为粗略地阅读或理解,“一灵”则代表了个人的智慧或精神力量,“豁然通”则形容了通过深入理解而达到豁然开朗的状态。
尾联“前贤指示皆精切,后学无讹是晦翁”总结了前人的智慧和教导都是精准且深刻的,对于后来的学习者而言,遵循这些指导而无误地学习,就是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这里“前贤”指的是过去的圣贤,“指示”指的是他们的教导,“后学”指的是后来的学者,“无讹”意为没有错误,“晦翁”则是指朱熹,因为他在理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高攀龙对朱陆理学之争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于如何通过内心修养和深入研究经典来获得真知灼见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十五乾元节
感帝开鸿绪,薰风正阜生。
亿年逢景运,万国赞丕平。
瑞霭承龙阙,晨曦启凤城。
胪宾趋陛墄,乐舞备韶英。
译导来珍贡,酺欢洽颂声。
曼龄均庆祝,闿泽慰群情。
地有扪参远,人怀就日诚。
愿将民共乐,聊以报皇明。
许介之以丞相周益公所书古乐府四篇见寄敬题其后
纸上珊瑚间木难,曾敲黄阁卸吟鞍。
赏音今有平园否,得句堪寻岣嵝刊。
鹦鹉夜栖金屋冷,的卢秋战玉关寒。
春风归雁那知己,寄与深宫绝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