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封侯(fēng hóu)的意思:指被封为侯爵,成为高官显贵的意思。
甘泉(gān quán)的意思:指清净甘美的泉水,比喻清净美好的生活环境或人心境。
借箸(jiè zhù)的意思:指借用他人的筷子,比喻依赖他人的力量或才能。
可是(kě shì)的意思:表示转折、对比关系,用于引出不同于前面所说的事实、情况或观点。
潦倒(liáo dǎo)的意思:形容生活贫困困顿,失意凄凉。
请缨(qǐng yīng)的意思:主动请求承担任务或责任。
投笔(tóu bǐ)的意思:放弃写作或从政的意愿,指辞去官职或停止写作。
王师(wáng shī)的意思:指帝王的军队,也泛指强大的军队。
未消(wèi xiāo)的意思:未消指尚未消失或结束,还在持续进行中。
吴钩(wú gōu)的意思:吴钩是一个古代兵器的名称,也用来形容人物的才能或技艺出众。
无敌(wú dí)的意思:没有对手,无可匹敌
消忧(xiāo yōu)的意思:消除烦恼、解除忧愁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元老(yuán lǎo)的意思:指年纪很大、经验丰富的人,也泛指在某个领域或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并有较高威望的人。
筑坛(zhù tán)的意思:指修建祭坛,也比喻为了某种目的而做准备。
壮猷(zhuàng yóu)的意思:形容气势雄伟、威武壮丽。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 鉴赏
这首诗《闻边报有感》由明代诗人陈履所作,通过其深沉的思考与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国家边防安全的关注以及个人在国家大事面前的复杂心情。
首联“甘泉烽火未消忧,当食还谁借箸筹。”以“甘泉烽火”象征边疆警报,表达了对边防安全的深切忧虑。同时,“当食还谁借箸筹”则以古代军事策略中的“借箸筹”为喻,暗示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却无人能提供有效的策略和决策,流露出一种无奈与焦虑。
颔联“可是筑坛能拜将,便将投笔待封侯。”运用了历史典故,前句“筑坛能拜将”出自刘邦筑坛拜韩信的故事,象征有能力选拔和任命将领;后句“便将投笔待封侯”则借用班超投笔从戎、封侯西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有报国之志,但现实却难以实现的矛盾心情。
颈联“王师自古称无敌,元老于今几壮猷。”赞扬了自古以来王师(即国家军队)的英勇无畏,同时也对当前国家智囊团的策略提出疑问,表达了对国家决策层能否有效应对边防挑战的期待。
尾联“欲效请缨惭潦倒,祇从清夜看吴钩。”表达了诗人虽然渴望像汉朝使者终军那样为国效力,但因个人能力有限而感到惭愧。最后,他只能在夜晚独自凝视着吴钩(古代宝剑),寄托着对国家和平与安全的深深忧虑和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与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