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蛩》
《闻蛩》全文
明 / 徐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乡国千里寒蛩总一声。

遥知闺阁内,共此别离情。

响入秋砧细,愁先朔雁鸣。

银灯何太苦,起坐到天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离(bié lí)的意思:离别,分别

闺阁(guī gé)的意思:指女子的闺房,也用来比喻女子的家庭或私人空间。

寒蛩(hán qió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声音凄凉,寒冷无声。

离情(lí qíng)的意思:指离别时的深情厚意,离别情感。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秋砧(qiū zhēn)的意思:秋砧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意为秋天的蝉鸣声。它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色和氛围。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朔雁(shuò yàn)的意思:指北方的候鸟,特指朔方地区过冬的大雁。

天明(tiān míng)的意思:指夜晚过去,天快要亮的时候。

乡国(xiāng guó)的意思:指故乡、祖国。

遥知(yáo zhī)的意思:通过远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得知事物的真相或情况。

总一(zǒng yī)的意思:总是一样;始终如一

鉴赏

这首明代末期清朝初期的五言绝句《闻蛩》是徐倬所作,以秋天的景物为引子,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离别之苦。首句“乡国三千里”,描绘出诗人与家乡相隔遥远的距离,突显出其内心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次句“寒蛩总一声”,通过秋夜里的蟋蟀叫声,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那孤单的虫鸣声象征着诗人与亲人的共鸣。

第三句“遥知闺阁内”,诗人想象远方的亲人也在同样的夜晚,感受到这相同的离别情绪,拉近了空间上的距离,情感更加动人。第四句“共此别离情”直接点明主题,强调了家人的共同感受,使得离别的痛苦更为深刻。

后两句“响入秋砧细,愁先朔雁鸣”,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砧声和雁鸣都寓含着愁绪,暗示着季节更替带来的离别之感。最后,“银灯何太苦,起坐到天明”则通过深夜灯火的明亮,展现出诗人难以入睡的愁苦,直至天明,形象地刻画出离别之夜的漫长和煎熬。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别离之苦,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徐倬
朝代:明

(1624—1713)明末清初浙江德清人,字方蘋,号蘋村。明末为倪元璐、刘宗周弟子。清初入谷应泰幕府,为撰《明史纪事本末》。康熙十二年进士。官侍读。三十三年因故被劾归里。以编《全唐诗录》擢礼部侍郎。工诗文。有《蘋村集》。
猜你喜欢

龙门山

双凤搏云翠辇高,从臣惟恐圣躬劳。

马头万点青山小,极目胡沙眇一毫。

(0)

存乐堂二首·其二

玉友金昆奉二亲,一门和气蔼如春。

升平乐事家家有,谁似君家此乐真。

(0)

挽吉水王处士

玄发朱颜美丈夫,诗书功业是良图。

方期霄汉横雕鹗,俄报风霜脆柳蒲。

待养老亲情盻盻,承家稚子泣呜呜。

交游不尽伤心泪,问在泉台有恨无。

(0)

献陵陪祀

清溪百尺玉为桥,桥下行行辇路遥。

天设山河多壮丽,宸游宫阙更岧峣。

丕承正拟尊周武,遐寿徒闻祝帝尧。

落尽微臣哀痛泪,西风松柏雨潇潇。

(0)

送窗友温知果归省

九重有诏许归宁,归旆翩翩出凤城。

满望白云亲舍远,半篷明月客舟轻。

骊驹声里朋侪别,桑梓阴中父老迎。

同学几人荣锦昼,因君传语问诸生。

(0)

忆友人张自牧久客邕州二首·其二

半世飘蓬鬓已霜,营营复尔为谁忙。

归田未说家山好,作客宁辞道路长。

问信故人时共语,候门童子日相望。

重阳已近无消息,又负黄花一度香。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