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琼林锡宴时,平轩折得好花归。
- 翻译
- 我还记得在琼林苑举行宴会的时候,
在那平敞的车子里摘得了一枝好花归来。
- 注释
- 琼林:古代皇家园林,用于宴请功臣或科举及第者。
锡宴:用金属器皿盛设的盛大宴会。
平轩:平坦宽敞的车子。
好花:美丽的花朵。
而今:现在。
花与人:指过去的美好时光和那些人。
何在:在哪里。
日暮:傍晚时分。
江东:古时对长江下游地区的称呼,这里泛指远方。
云自飞:云彩独自飘飞。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义山所作,名为《挽平轩王府判(其二)》。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念。
“犹记琼林锡宴时”,开篇便是对往昔盛会的回忆,琼林指的是皇家的宝殿,“锡宴”则是一种宴请宾客的场合。诗人提及“平轩折得好花归”,这里的“平轩”可能指代王府中的马车,而“折得好花归”则是说在宴会上,作者折下了美丽的花朵带回。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繁华与欢乐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昔日荣华的怀念。
然而,随后的“而今花与人何在”一问,则是对过往美好已不复存在的一种感慨。这里的“花”既可以理解为那些已经凋谢的鲜花,也可比喻那些逝去的人或事物。而“何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迷茫和寻找。
最后,“日暮江东云自飞”,这句则是对现实与梦想之间落差的一种描述。日暮,天色已晚;江东,指的是江水之东的某个地方;“云自飞”则形象地描绘了自由飘逸却又无着无落的云朵。这一句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和现在的空寂,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哀愁。同时,它也映射出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无常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御书飞白玉堂之署四字颁赐禁苑今悬挂已毕辄述恶诗一章用歌盛事
玉堂四字重千金,宸翰亲挥赐禁林。
地望转从今日贵,君恩无似此时深。
宴回上苑花初发,麻就中宵月未沈。
衣惹御香拖瑞锦,笔宣皇泽洒春霖。
院门不许闲人入,仙境宁教外事侵。
我直承明踰二纪,临川实动羡鱼心。
潜心斋
古之学为已,今之学为人。
始乎芒芴间,扩充遂无垠。
克已而复礼,天下皆归仁。
尼父百世师,道妙圣且神。
天将为木铎,故未丧斯文。
贤哉颜氏子,至乐忘其贫。
语之而不惰,好学无与伦。
孟子养浩然,卓尔踵后尘。
万钟与千乘,不肯易其身。
茫茫自圣哲,六籍经几秦。
末学更多岐,学海无问津。
伊川二先生,身修道愈振。
当年从之游,不减洙泗滨。
至今士气盛,亦复民风淳。
柴子柯山秀,言厉即之温。
由来思无邪,果见德有邻。
潜心坐一室,淡泊遗嚣纷。
收视而返听,自得于见闻。
先生虽云亡,书在传日新。
得味极钻仰,恍如入室亲。
而我先君子,实预绛帐宾。
我亦闻绪馀,往往书诸绅。
多言反成蔽,目击道乃存。
藜杖一幅巾,蚤晚来叩门。
《潜心斋》【宋·李处权】古之学为已,今之学为人。始乎芒芴间,扩充遂无垠。克已而复礼,天下皆归仁。尼父百世师,道妙圣且神。天将为木铎,故未丧斯文。贤哉颜氏子,至乐忘其贫。语之而不惰,好学无与伦。孟子养浩然,卓尔踵后尘。万钟与千乘,不肯易其身。茫茫自圣哲,六籍经几秦。末学更多岐,学海无问津。伊川二先生,身修道愈振。当年从之游,不减洙泗滨。至今士气盛,亦复民风淳。柴子柯山秀,言厉即之温。由来思无邪,果见德有邻。潜心坐一室,淡泊遗嚣纷。收视而返听,自得于见闻。先生虽云亡,书在传日新。得味极钻仰,恍如入室亲。而我先君子,实预绛帐宾。我亦闻绪馀,往往书诸绅。多言反成蔽,目击道乃存。藜杖一幅巾,蚤晚来叩门。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9967c67dad4dfa8894.html
溪桥
昔人爱仙掌,归时倒骑驴。
风味顾不浅,岂以俗士拘。
我来过溪桥,效颦返肩舆。
异世颇同怀,往者不可呼。
是时秋冬交,霜后木落疏。
人家在窈窕,溪山如画图。
我老尚羁束,愧尔鹜与凫。
川光媚烟景,沿戏得自如。
人生一世间,过眼皆空虚。
偶然及胜践,临览复起予。
尚当风月夕,藉地倒一壶。
意亦不在酒,得句聊自书。
谁能五侯门,长铗归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