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秋 日 山 中 寄 李 处 士 唐 /杜 荀 鹤 吾 辈 道 何 穷 ,寒 山 细 雨 中 。儿 童 书 懒 读 ,果 栗 树 将 空 。言 论 关 时 务 ,篇 章 见 国 风 。升 平 犹 可 用 ,应 不 废 为 公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国风(guó fēng)的意思:国家的风格和气质,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和风貌。
寒山(hán shān)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山岭,也比喻人生险阻、困苦的境地。
何穷(hé qióng)的意思:本指没有穷尽的事物,也用来形容人的才能、智慧等没有极限。
篇章(piān zhāng)的意思:篇章是指文章或书籍的一部分,也可以指事物发展或演变的阶段。
升平(shē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没有战乱和动乱的状态。
时务(shí wù)的意思:指当前的重要事务,即时的工作或任务。
吾辈(wú bèi)的意思:指同辈中的自己,表示自谦。
细雨(xì yǔ)的意思:细小的雨点
言论(yán lùn)的意思:
◎ 言论 yánlùn
[speech;expression of political views;opinion on political views] 关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务的议论
提倡言论自由
常好言论。——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以快言论。——清· 刘开《问说》犹可(yóu kě)的意思:还可以;尚可
- 注释
- 关时务:牵涉到国计民生的世事。
关:牵连,涉及。
升平:太平丰足之世。
废:废弃。
- 翻译
- 我辈的大道怎么会走到尽头,就像寒山还在细雨中巍然耸立一样。
孩子们都对读书有一种惰性,贪玩得把树上的果实都快摘完了。
我们的言论要牵涉到国计民生的世事,文章要能体现国风的标准。
(我辈的学识)在太平丰足之世还是有用的,不应该(因为乱世而)丢掉报国之心。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吾辈道何穷"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渴望和探求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一种生活上的清贫和精神上的孤独。
"寒山细雨中"营造了一种静谧而萧瑟的氛围,使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接下来的"儿童书懒读,果粟树将空"则描绘了一个孩子们不再勤奋学习,而是随着秋天果实成熟而嬉戏的情景,这里可能蕴含着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担忧或对未来的一种隐喻。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表明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他认为通过文章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最后两句"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则是诗人对朋友李处士的勉励,希望他能够在太平盛世中得到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要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整首诗通过山中的秋景和学子们的生活状态,隐喻出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国家大义的关怀,以及对知识分子的期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丙辰十一月六日与莆田洪元修王生养明族叔尔相族弟惟亨至洞别去几二年矣慨然有思
岩栖拟远人间世,翻为山深到日稀。
石室雨苔还绣几,洞门秋草欲钩衣。
旧邻饷客穿松至,幽鸟惊人绕竹飞。
留谢烟霞写青壁,此身来去本忘机。
从田桥石径赴拂水
江光开初霁,山云未全敛。
轻烟尚栖花,积雨犹在藓。
携屐遵回麓,援萝上修岘。
环林何透迤,磴道几回转。
游心自忘罢,策足乃知蹇。
含章乐丘园,耽隐易台铉。
顿使昔念舒,乃得今抱展。
将寻出世人,一往不复返。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