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黯黯(àn àn)的意思:形容昏暗、阴沉、无光彩。
不忍(bù rěn)的意思:不忍指不能忍受、无法忍受的意思,表示不愿意或不忍心做某事。
楚臣(chǔ chén)的意思:指忠诚于国家的臣子,也可指忠诚于某个人或事业的人。
登临(dēng lín)的意思:登上高处或高山,指登上高处以观赏美景或远望。
低云(dī yún)的意思:形容天空中云层低垂、不高的样子。
关外(guān wài)的意思:关外指的是中国古代的边疆地区,特指长城以外的地方。在现代汉语中,关外也可以用来指代离开熟悉的环境,远离家乡的地方。
鸣高(míng gāo)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响亮。
外客(wài kè)的意思:指来自外地或外国的客人。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 翻译
- 雨后的清冷已经过去,但天空仍显得阴郁沉闷。
我登高眺望,心中涌起潘岳般的哀愁,楚国臣子般的心绪战栗。
远处的风在高树间吹响,低垂的云笼罩着傍晚的山峰。
长久以来我都是边关的游子,此刻却难以忍受那稀疏的捣衣声。
- 注释
- 已过:雨后。
萧萧:形容雨声或风声凄凉。
犹成:仍然。
黯黯:阴暗、阴郁。
潘岳:西晋诗人,以感伤诗著名。
思:思绪。
憀慄:战栗、心神不宁。
远吹:远处的风声。
高树:高大的树木。
冒:覆盖。
晚岑:傍晚的山峰。
久为:长期作为。
关外:指长城以外的地方,古代中国对北方边疆的称呼。
客:旅人、游子。
疏砧:稀疏的捣衣声,古人常用捣衣声表达思乡之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秋阴》,描绘了秋天阴沉的景象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情感。首句“已过萧萧雨”写出了雨后的清凉,而“犹成黯黯阴”则强调了阴霾未散,天气的阴郁。接着,“登临潘岳思”借用潘岳的典故,表达诗人登高望远时产生的感怀,暗示了对故乡或往事的思念。“憃慄楚臣心”则借楚臣之典,流露出一种忧虑和不安的情绪。
“远吹鸣高树”通过远处的风吹过高树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而“低云冒晚岑”则描绘了低垂的云层笼罩着山峰的景象,加重了阴郁的色调。最后两句“久为关外客,不忍听疏砧”,诗人以长期在外为客的身份,表达了对家乡砧声的敏感反应,那稀疏的捣衣声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不忍再听,情感深沉而真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秋阴时的孤独、思乡和忧患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周洪道学士许折赠馆中海棠以诗督之
袅袅柔丝不自持,更禁日炙与风吹。
仙家见惯浑闲事,乞与人间看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