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筠 州 张 录 事 宋 /翁 卷 每 到 友 朋 相 会 地 ,未 尝 一 日 不 思 君 。小 诗 曾 托 乡 僧 寄 ,善 政 因 逢 故 客 闻 。山 上 仙 踪 丹 鼎 在 ,郭 边 溪 色 市 桥 分 。公 余 若 起 吟 游 兴 ,游 处 多 应 儿 白 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丹鼎(dān dǐng)的意思:指古代帝王所用的红色大鼎,也用来形容官职高而且权力大。
多应(duō yìng)的意思:多次应对,多方面应用。
故客(gù kè)的意思:故友、老朋友、旧识
善政(shàn zhèng)的意思:指良好的政治治理和善于施政的行为。
上仙(shàng xiān)的意思:指在道教中,高于人间世界的仙人。
未尝(wèi cháng)的意思:从来没有尝过,表示从未经历过某种事物或感受。
仙踪(xiān zōng)的意思:指仙人所留下的痕迹或足迹。
相会(xiāng huì)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人相遇、见面。
小诗(xiǎo shī)的意思:指短小精悍的诗歌作品。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吟游(yín yóu)的意思:指古代音乐家或诗人演唱或吟诵诗歌或歌曲的行为。
游处(yóu chǔ)的意思:游处指的是旅游的地方或者游玩的场所。
友朋(yǒu péng)的意思:
朋友。《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一:“周亲咸奔凑,友朋自远来。” 明 袁宏道 《忆弟》诗之二:“文章妻子怪,姓字友朋嗔。”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从入 北京 到五四运动之前,共三年,是我最枯寂的生涯,友朋的交际可以说绝对的断绝。”
- 翻译
- 每当与朋友相聚之地,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
我曾托付乡间僧人传递一首小诗,你的善政佳绩常由老友告知我。
山上有仙人遗迹和炼丹的鼎炉,城郭边溪水映照着市桥的景色。
公务之余,如果你兴起游历,所到之处应常见到白云缭绕。
- 注释
- 友朋:朋友。
相会:聚会。
未尝:从未。
一日:一天。
小诗:短诗。
乡僧:乡村僧人。
善政:良好的政治。
故客:老朋友。
仙踪:仙人的足迹。
丹鼎:炼丹的器皿。
郭边:城郭边缘。
溪色:溪水之色。
公馀:公务之余。
吟游兴:吟诗游玩的心情。
游处:游历的地方。
白云:象征高洁或隐逸。
-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张录事的深深思念。每当诗人来到与张录事曾经相聚的地方,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这种思念之情日日萦绕心头。诗人曾托付乡僧将自己的小诗转达,表明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通信方式的借助。
诗中提到张录事在筠州的政绩良好,使得诗人通过故客得知,流露出对朋友政绩的赞赏。接着,诗人想象张录事居住的环境,山上仙人遗迹和丹鼎的存在,以及郭边溪水潺潺,市桥相连的宁静画面,都展现出对友人生活环境的美好想象。
最后,诗人鼓励张录事在公务之余,如果兴起吟游之兴,定能在游玩之处常常看到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色,仿佛白云也在其中,增添了对友情的期待和对共同爱好的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的特点。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初春
乳燕将雏,啼莺求友,江南梅子黄时。
欲晴还雨,烟外看成丝。
迎袂风来麦陇,吹饼饵、香入书帷。
行吟处,溪翁说我,不似去年衰。方池。
荷出水,朱榴倚槛,粉箨穿篱。
有吾曹我辈,把酒寻诗。
醉去黑甜一枕,炉烟袅、花影斜晖。
家山乐,南窗寄傲,唯有晦庵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