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历劫吟(其七)》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个人遭遇与家国情怀交织的复杂心境。
首句“杏花开过又桃花”,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杏花与桃花相继开放,暗示着时光的匆匆与生命的轮回。这一景象既美丽又稍纵即逝,预示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次句“愁里光阴一月赊”,在满心愁绪中,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沉重,一个月的时光似乎被延长,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愁绪不仅影响了对时间的感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或对未来的担忧。
第三句“闻道故乡烽火熄”,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之后,传来故乡战火平息的消息,这既是喜讯也是哀伤。战火的结束意味着和平的到来,但对诗人来说,战争带来的创伤与离散难以抹去,故乡的平静背后隐藏着个人与家庭的悲痛。
最后一句“病魂先已闯回家”,在身体与心灵都饱受疾病折磨的情况下,诗人的心灵似乎先行一步回到了故乡。这里的“闯”字,既表达了归乡的急切心情,也暗含了回归内心的渴望。病体虽未至,但灵魂已先行踏上归途,体现了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杏花、桃花、烽火等意象,以及对时间、愁绪、故乡和平的描绘,深刻地展现了诗人面对个人命运与家国变迁时的复杂情感。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战乱与疾病痛苦的反思,最终归结于对故乡和内心平静的深切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客谈荆渚武昌慨然有作
去岁出蜀初东游,峨舸大艑下荆州。
便风转头五百里,吟啸已在黄鹤楼。
戏拈铁笛吹出塞,水涌月落鱼龙愁。
明朝喧传古仙过,碧玉带束黄絁裘。
岂知一官自桎梏,簿书期会无时休。
丰城宝剑已化久,我自吐气冲斗牛。
洞庭四万八千顷,蟹舍正对芦花洲。
速脱衣冠挂神武,散发烂醉垂虹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