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暑(bì shǔ)的意思:避暑指的是为了避免炎热天气而采取措施,通常指到凉爽的地方度过夏天。
不穷(bù qióng)的意思:没有穷尽,无限的意思。
灯影(dēng yǐng)的意思:指灯光映照下的影子,比喻短暂的存在或虚幻的事物。
佛殿(fó diàn)的意思:指佛教寺庙中供奉佛祖的寺殿,也用来比喻场所庄严肃穆。
鸿濛(hóng méng)的意思:形容雾气浓厚,视线模糊。
扰攘(rǎo rǎng)的意思:指喧闹、纷乱的样子。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山风(shān fēng)的意思:山风是指山区的风,也用来形容心境高远、胸怀宽广。
世短(shì duǎn)的意思:形容人生短暂,时间宝贵。
四围(sì wéi)的意思:指周围的环境或者事物。
顽固(wán gù)的意思:指人固执、不易改变的性格或态度。
微茫(wēi m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模糊,难以辨认或理解。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心事(xīn shì)的意思:指内心的烦恼、忧虑或秘密的事情。
修竹(xiū zhú)的意思:指人品修养高尚,如同修剪整齐的竹子一般。
昨非(zuó fēi)的意思:指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不再重要或有关。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寺避暑时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四围修竹一山风,避暑人来佛殿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寺环境的清幽与静谧。四周竹林环绕,山风轻拂,为避暑之人提供了一处清凉之地。佛殿空无一人,更添了几分宁静与神秘。
颔联“扰攘虫飞灯影外,微茫秋在雨声中”,进一步展现了夜晚山寺的景象。虫鸣声与灯光交织,营造出一种既热闹又宁静的氛围。而远处的秋雨声,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萧瑟与深沉,仿佛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
颈联“昨非未必今皆是,世短终知境不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与世界的深刻思考。他认为过去的错误并不一定代表现在的真理,世界短暂而复杂,人生的境遇无穷无尽。这一联体现了作者对时间和变化的敏感认知,以及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
尾联“我比山僧更顽固,但将心事付鸿濛”,则展示了作者的个性与态度。他自认比山僧更为固执,但最终选择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宇宙之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于自然的豁达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以及对自我情感的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戏赠渔家
见君生计羡君闲,求食求衣有底难。
养一箔蚕供钓线,种千茎竹作渔竿。
葫芦杓酌春浓酒,舴艋舟流夜涨滩。
却笑农家最辛苦,听蝉鞭马入长安。
醉后题僧院
离心忽忽复悽悽,雨晦倾瓶取醉泥。
可羡高僧共心语,一如携稚往东西。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纷然丧乱际,见此忠孝门。
蜀中寇亦甚,柏氏功弥存。
深诚补王室,戮力自元昆。
三止锦江沸,独清玉垒昏。
高名入竹帛,新渥照乾坤。
子弟先卒伍,芝兰叠玙璠。
同心注师律,洒血在戎轩。
丝纶实具载,绂冕已殊恩。
奉公举骨肉,诛叛经寒温。
金甲雪犹冻,朱旗尘不翻。
每闻战场说,歘激懦气奔。
圣主国多盗,贤臣官则尊。
方当节钺用,必绝祲沴根。
吾病日回首,云台谁再论。
作歌挹盛事,推毂期孤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