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胸中防作恨,发于词上恐成疵。
到此尧夫常自贺,尧夫非是爱吟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首尾吟》其一三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目的。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诗人并不是单纯为了爱好而写诗,而是有所寄托和情感宣泄。他意识到诗是表达内心激愤或感慨的工具,因此在创作时会谨慎对待,防止诗中的负面情绪转化为遗憾或瑕疵。
接下来的诗句“留在胸中防作恨,发于词上恐成疵”,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自我约束,将心中的情感深藏,只有在必要时才通过诗歌形式释放出来,以保持作品的艺术性和健康性。
诗人接着提出“芝兰见处须收采,金玉逢时莫弃遗”,寓意在遇到美好的事物或时机时,应珍惜并恰当运用,这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也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学。
最后,诗人以“到此尧夫常自贺,尧夫非是爱吟诗”作结,表达出对自己能用诗歌来表达内心世界、抒发情感的欣慰,同时也再次强调他的创作并非单纯为诗而诗,而是出于内心的需要和对生活的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邵雍对于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和自我要求,以及他如何通过诗歌来反映和升华生活体验。
盘马楼前风日好。雪销尘扫。楼上宫妆早。
认帘箔微开,一面嫣妍笑。
携手别院重廊,窈窕花房小。任碧罗窗晓。
间阔时多书问少。镜鸾空老。身寄吴云杳。
想轣辘车音,几度青门道。
占得春色年年,随处随人到。恨不如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