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茄》全文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琦的《煎茄》,以“煎茄”这一日常饮食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生活琐事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首句“绝无滋味假油煎”,开篇即点出煎茄虽是简单之物,却在油煎之下,仿佛赋予了其独特的风味,暗示了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在特定情境下也能焕发出不凡的魅力。这里的“假油煎”并非实指,而是借喻,暗含着即使是最普通的食材,在精心烹饪下也能变得美味可口。
次句“惭愧三公匕箸边”,则将煎茄与古代高官的饮食相联系,用“三公”(古代指三公九卿中的三公,象征高位)来比喻那些地位显赫之人,暗示煎茄虽好,却难以成为他们餐桌上的常客,表达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感慨。
第三句“到得何曾无肉食”,转折中透露出对食物多样性的思考,指出即便是地位高贵的人,他们的餐桌上也并非只有肉类,这既是对前文“三公”的补充,也是对生活多样性的肯定。
最后一句“雨厨烟屋始论钱”,则是对煎茄价格的探讨。这里“雨厨烟屋”可能是指简陋的厨房或家庭,强调煎茄这种家常菜的价格并不高昂,普通人家也能负担得起。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美食不应仅限于贵族专享,平民百姓同样能享受美味的主张,体现了对社会平等的思考。
整体而言,《煎茄》一诗通过对煎茄这一日常食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还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食平易近人、不分贵贱的哲学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