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挽联以沉痛之情感,描绘了张百熙先生与教育事业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上联“公首兴学,学兴公亡,力尽彤廷赍恨隐”中,“公首兴学”赞颂了张百熙先生作为教育改革的先驱者,积极倡导并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兴公亡”则揭示了先生在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个人却因种种原因离世,留下了遗憾和不舍。“力尽彤廷赍恨隐”进一步表达了先生在教育领域付出巨大努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怀有未能完全实现教育理想之憾。
下联“学界悼公,公悼学否,魂归岭峤感情多”则从另一角度审视了张百熙先生与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首先,“学界悼公”表明了教育界对先生逝世的深切哀悼,体现了先生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贡献。“公悼学否”则提出了一个反问,暗示了先生可能对教育事业的未来抱有忧虑或期待,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未竟之志。“魂归岭峤感情多”则以象征性的手法,描绘了先生的灵魂回归南方(岭峤),留下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情感与思考,寓意深远,寄托了人们对先生的怀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此挽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思,不仅缅怀了张百熙先生在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也反映了其个人命运与教育事业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以及后人对其深沉的敬意与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余以咸亨元年在西京寻听于时与并部处一法师莱州弘祎论师更有三二诸德同契鹫岭标心觉树然而一公属母亲之年老遂怀恋于并州祎师遇玄瞻于江宁乃叙情于安养玄逵既到广府复阻先期唯与晋州小僧善行同去神州故友索尔分飞印度新知冥焉未会此时踯躅难以为怀戏拟四愁聊题两绝·其一
我行之数万,愁绪百重思。
那教六尺影,独步五天陲。
同薛员外谊喜雨诗兼上杨使君
积旱忽飞澍,烝民心亦倾。
郊云不待族,雨色飞江城。
燋稼濯又发,败荷滋更荣。
时随雾縠重,乍集柳丝轻。
一宿恐鱼飞,数朝徵鹳鸣。
毒暑澄为冷,高尘涤还清。
乃知阴骘数,制在造化情。
及此接欢贺,临风闻颂声。
奉陪颜使君修韵海毕东溪泛舟饯诸文士
诸侯崇鲁学,羔雁日成群。
外史刊新韵,中郎定古文。
菁华兼百氏,缣素备三坟。
国语思开物,王言欲致君。
研精业已就,欢宴惜应分。
独望西山去,将身寄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