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乞 巧 唐 /林 杰 七 夕 今 宵 看 碧 霄 ,牵 牛 织 女 渡 河 桥 。家 家 乞 巧 望 秋 月 ,穿 尽 红 丝 几 万 条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霄(bì xiāo)的意思:指蓝天白云,形容天空清澈明朗。
渡河(dù hé)的意思:渡河是指过河,也可引申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或突破障碍。
河桥(hé qiáo)的意思:比喻人们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红丝(hóng sī)的意思:指婚姻的红线,比喻夫妻之间的情感纽带。
家家(jiā jiā)的意思:指家家户户、每家每户。表示普遍、广泛。
今宵(jīn xiāo)的意思:指今晚、今夜,也表示时间短暂,转眼即逝。
乞巧(qǐ qiǎo)的意思:指女子在七夕节这天向织女乞求巧巧手,以增加自己的巧艺。
七夕(qī xī)的意思:指农历七月初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乞巧节”。在这一天,有许多浪漫的传说和习俗,主要以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为背景。
牵牛(qiān niú)的意思:指引、带领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或方法。
秋月(qiū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望秋(wàng qiū)的意思:指人们期望或渴望秋天的到来,表示期盼好事的发生或盛景的出现。
织女(zhī nǚ)的意思:指女子巧妙地织布,也比喻女子勤劳、巧妙地从事手工活动。
牵牛织女(qiān niú zhī nǚ)的意思:指两个相爱的人因种种原因被迫分离,无法相见的情况。
- 注释
-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 注释2
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 翻译
-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 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气的浪漫场景,通过对牛郎织女传说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于爱情美好的向往和期待。"七夕今宵看碧霄"一句直接点明了时间和氛围,设定了一种神话般的梦幻背景。"牵牛织女渡河桥"则具体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河桥成为他们爱情连接的象征。
下两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展现了民间对这对神话中恋人团聚的美好祝愿。"乞巧"一词含有求取智慧、技艺之意,在这里则是希望获得爱情的智慧和技巧。"望秋月"表达了人们在明亮的秋夜仰望月亮,心中萌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穿尽红丝几万条"则是对传说中牛郎织女之间用来维系关系的红线进行形象化的描绘,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爱情不懈追求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既有神话色彩,又充满人间温情的画面,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共同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惜红衣.绿阴清润似花时
泼绿淋漓,残红狼藉。春归无迹。
罨画林塘,如今尽成碧。
重重翠幄,似障断、花开消息。难得。
晴日暖风,似江南寒食。依依绮陌。
天气清和,连朝弄春色。
韶光莫绊,却解伴、诗客岑寂。
丰姿依旧,何事无人追惜。
倩画图谁写,掩映向来词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