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水(chū shuǐ)的意思:指水流涌出,形容水量充沛或水势汹涌。
丛林(cóng lín)的意思:指密集的树木、灌木丛生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纷杂复杂的事物。
独往(dú wǎng)的意思:独自前行,不依赖他人。
方人(fāng rén)的意思:方人指的是坦率、直率的人。
非世(fēi shì)的意思:超凡脱俗,超越世俗尘嚣,与世无争。
故情(gù qíng)的意思:指旧时的情感、旧日的情怀。形容对过去的事情或人情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海潮(hǎi cháo)的意思:比喻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或潮流。
开士(kāi shì)的意思:指能力出众、才华横溢的人。
漏尽(lòu jìn)的意思:指事情没有完全做到或者没有尽如人意。
侵寻(qīn xún)的意思:指过分探寻或侵犯他人的隐私和秘密。
人事(rén shì)的意思:指人的事情或人的事务。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事外(shì wài)的意思:指不与某件事情有关,与之无关。
水心(shuǐ xīn)的意思:形容人心灵善良、充满爱心。
未免(wèi miǎn)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过于极端、不可避免或无法容忍。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真意(zhēn yì)的意思:真实的意思或真正的含义
诸漏(zhū lòu)的意思:指众多的漏洞或缺点。
- 注释
- 漳南:地名,可能指漳南地区。
开士:对僧人的尊称。
丛林:佛教术语,指僧众聚居的寺庙。
慧剑:比喻智慧或修行的锐利工具。
水心:内心深处。
独往:独自前往。
诸漏:佛教术语,指烦恼和执着。
尽:达到尽头,此处指消除。
故情:旧有的情感。
槛窥:隔着栏杆看。
山鸟:山中的鸟儿。
真意:真实的情感或意图。
世音:世俗的声音,与佛音相对。
一笑:微笑或会心一笑。
上方:指超越尘世的地方。
人事:人间的事务。
衰境:衰老的状态。
两侵寻:悄悄逼近。
- 翻译
- 漳南的高僧喜好寂静的丛林,智慧之剑何时从内心深处显现。
独自一人前往,想必已达到无漏的境界;即使重逢,旧情依然深厚。
透过栏杆窥视山鸟,感受到它们的真实情感;静听窗外海潮,却并非世俗的声音。
在那超然物外的一笑中,人事纷扰全然忘怀;不觉衰老已在悄悄临近。
- 鉴赏
此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平甫与宝觉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共同的精神追求。
首句“漳南开士好丛林”描绘了一位生活在漳南地区的隐逸之士,对于丛林有着浓厚的喜爱,这里的“丛林”暗喻修行者寻找智慧和内心平静的地方。紧接着,“慧剑何年出水心”则是对友人智慧和品德的一种比喻,期待他们能像宝剑一样锋利地洞察世事,并从纷扰中超脱出来。
第三句“独往便应诸漏尽”,表达了隐逸之士独立前行,无需他人的指引,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相对的,“相逢未免故情深”则揭示了作者与朋友间的情谊,即使彼此偶尔相见,也难以割舍那份深厚的情感。
“槛窥山鸟有真意,窗听海潮非世音”一句中,“槛窥山鸟”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俗的生活状态,而“窗听海潮非世音”则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听到超越红尘的声音,即心灵深处的宁静和清净。
末尾两句“一笑上方人事外,不知衰境两侵寻”,通过“一笑”来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人事外”则是对世俗纷争的一种超脱。而最后“不知衰境两侵寻”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环境变化的无知及不再去追寻那些已经消逝的往昔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心灵修养的追求,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于精神境界的共同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代简别林次中
常思洞庭湖,梦想东南游。
浩渺七百里,控带三五州。
霪霖稍开霁,万顷涵新秋。
此时登临势,并在岳阳楼。
水天两琉璃,莹阔相沉浮。
爽气动林木,无风亦飕飗。
愿言追壮观,两浆推轻舟。
何异泛沧海,便可挂浮丘。
前日到君家,日暮空回舟。
径遣长须来,见邀颇绸缪。
谓此千里别,一散未易收。
相去况咫尺,能上河梁不。
顾我行役长,感君风义遒。
好在更加飧,行子不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