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仰山简老》
《赠仰山简老》全文
宋 / 王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简师飞锡地,天外云峰

挐石松根瘦,歆窗竹影浓。

山寒侵坏衲,涧响杂疏钟

客问西来意,无言凭短筇。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yǎngshānjiǎnlǎo
sòng / wángyún

jiǎnshīfēitiānwàiyúnfēng

shísōnggēnshòuxīnchuāngzhúyǐngnóng

shānhánqīnhuàijiànxiǎngshūzhōng

wèn西láiyánpíngduǎnqió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飞锡(fēi xī)的意思:形容人的声望高、名声远播。

简师(jiǎn shī)的意思:指能够简单明了地解释复杂问题的老师或学者。

来意(lái yì)的意思:指来访的目的或意图。

疏钟(shū zhōng)的意思:指钟声清脆悠扬,声音洪亮悦耳。

松根(sōng gēn)的意思:指事物的根基不牢固,容易动摇或崩塌。

天外(tiān wài)的意思:指超出人们平常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外。

外集(wài jí)的意思:指不属于集体内部的人或事物。

云峰(yún fēng)的意思:云峰是一个形容词成语,意思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也用来形容人的才华、能力等非常突出。

翻译
简师飞升锡杖之地,天空之外聚集着云峰。
他握着瘦削的石松根,欣赏窗外浓密的竹影。
山中的寒冷穿透了破旧的僧衣,山涧的回声混杂着稀疏的钟声。
有访客询问他从西方来的意图,他默默无语,只倚着短短的竹杖。
注释
简师:指代一位名叫简的僧人。
锡:锡杖,僧人出行的工具。
地:地点。
天外:形容极高之处。
集:聚集。
挐:握住。
石松根:石头上的松树根。
瘦:形容根部的干枯。
歆:欣赏。
窗:窗户。
竹影:竹子的影子。
山寒:山中的寒冷。
衲:僧人的袍子。
涧响:山涧流水的声音。
疏钟:稀疏的钟声。
客问:客人询问。
西来意:从西方来的目的或意图。
无言:沉默不语。
短筇:短竹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简师在深山之中的生活情景。开篇"简师飞锡地,天外集云峰"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简师居所的高远和孤绝,飞锡的地形可能是指险峻的岩石,而集云的云峰则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下来的"挐石松根瘦,歆窗竹影浓"两句,则细腻地刻画了简师居所的自然环境。挐石可能是指简师的住宅依傍在岩石之上,而松根瘦则透露出一丝生机勉强的艰难生存。歆窗竹影浓,则描绘出窗前竹叶的繁盛和深沉,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山寒侵害衲,涧响杂疏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简师所处环境的清冷与幽静。山寒可能是指深秋或初冬时节的寒意,而侵害衲则暗示了一种凛冽的气候。涧响杂疏钟,则通过溪水声和疏散的钟鸣,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最后"客问西来意,无言凭短筇"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师隐居生活的一种理解和赞赏。客人询问简师西来之意,即为何选择这样一种隐逸的生活,而简师却无言,只是凭借着手中的短竹杖,这或许是对内心世界的某种暗示,也可能是对世俗纷扰的一种超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简师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高洁,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作者介绍

王云
朝代:宋

猜你喜欢

从军行二首·其二

士马来何劲,鸣笳杂鼓声。

远山千队肃,铁骑出龙城。

(0)

叶午溪节推取道柳州适逢九日与诸同寅敬约小集

殊方令节醑筵张,秋气萧森透客裳。

作赋自惭司马句,登台犹羡孟嘉狂。

山凝紫气三江静,水落微霜万树黄。

宴笑群公强健在,年年萸菊任徜徉。

(0)

史记三十六首·其一《高帝纪》

亲提三尺抚山河,汉帝归来猛气多。

何事不禁游子恨,酒酣犹倚大风歌。

(0)

寄苏应槐

投分良非少,知音谁复多。

君饶幼妇调,吾奈老狂何。

聚首惊霜鬓,相携踏雪歌。

兰芽新茁玉,行矣听鸣珂。

(0)

自拟挽辞

闻道悔已迟,枉生非我欲。

奇志负初心,介性那堪俗。

父没行无成,未能善式谷。

自知逆天命,九祖陷鬼局。

抱此不测罪,虽生名更辱。

愿辞人世缘,甘心受地狱。

天怜此生念,魂托应有属。

怀哉五云仙,视同真骨肉。

我愿执其鞭,相随捧马足。

委尸无挽客,有稿凭谁录。

错个好人身,死生同促促。

(0)

星岩二十景·其二沥湖渔棹

潋滟湖光水拍天,渔蓑野艇日蹁跹。

磻溪已应非熊兆,还有羊裘钓泽边。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