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鼻息(bí xī)的意思:指人或动物呼吸时的气息,也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意志的微弱变化。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方竹(fāng zhú)的意思:指直立而高耸的竹子,比喻人的品行高尚,不屈不挠,坚定不移。
娇红(jiāo hóng)的意思:形容颜色鲜艳、娇嫩的红色。
雷鸣(léi míng)的意思:形容雷声大作,声势惊人。
暑气(shǔ qì)的意思:炎热的气候
藤床(téng chuáng)的意思:指一种用藤条编织而成的床,比喻虚弱无力或缺乏斗志的状态。
竹枕(zhú zhěn)的意思:指以竹子制成的枕头,比喻清贫的生活或者简朴的生活方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与诗人细腻的感受。首句“娇红扫尽绿阴成”,以“娇红”象征春末的花朵逐渐凋谢,而“绿阴成”则预示着夏日的绿叶茂盛,形成一片浓荫。这不仅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暗示了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到来。
接着,“便觉庭虚暑气生”,通过“庭虚”与“暑气生”的对比,突出了夏日的炎热,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宁静与空旷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在炎炎夏日中的一丝清凉与宁静。
后两句“旋拂藤床方竹枕,不妨鼻息作雷鸣”,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舒适与安宁。他拂去藤床上的灰尘,铺上方正的竹枕,准备在夏日的夜晚休息。这里使用了“不妨鼻息作雷鸣”这一夸张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即使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下,诗人的鼾声也能如同雷鸣一般响亮,既幽默又生动,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夏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感受的融入,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宁静与舒适的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拜严方范祠
东都重风节,先生实启之。
有士盖如此,不拯家国危。
乃知大厦倾,未易一木支。
我读党锢传,涕流每交颐。
往来桐江船,必拜严子祠。
俯诵宛陵句,仰观文正碑。
禹稷与颜回,千载同其师。
数公固天人,可望不可追。
但愿如玄英,隐居名能诗。
明叔同舟见别于永和
炮云忽作空中起,坐觉相顾移表里。
儿曹厌静欣聚落,数问篙师行几里。
人生到处如燕鸿,南北故怜无定耳。
有时相与说旧游,此味犹如蠹书纸。
秋风日夜催落水,我鬓半霜那足倚。
况堪忽忽新悼亡,忍并高山对流水。
陈侯于我四海人,气合能同旧州里。
向来风雨懒出门,今乃江程劳玉趾。
次韵王进之欲雪兼属林令
雨集疑为霰,云阴骤欲开。
共嗟三白晚,还是一年来。
令已忧民切,君当著语催。
不应浑似我,形槁亦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