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无 动 宋 /王 安 石 无 动 行 善 行 ,无 明 流 有 流 。种 种 生 住 灭 ,念 念 闻 思 修 。终 不 与 法 缚 ,亦 不 著 僧 裘 。
- 注释
- 无动:不刻意。
行善行:做善事。
无明:不明了、无知。
流有流:流转不停。
种种:各种。
生住灭:生起、停留和消亡。
念念:时刻。
闻思修:听闻、思考和修行。
终不:始终不。
法缚:佛法束缚。
著僧裘:执着僧侣的服装。
- 翻译
- 没有刻意去做善事,也没有无明推动着流转。
一切生起、停留和消亡的过程,每时每刻都在听闻、思考和修行。
始终不会被佛法束缚,也不会执着于僧侣的外在形式。
- 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内在修养的展现。"无动行善行,"表明一种超脱世俗功利之外的善行,不依赖于外在的行动,而是来源于内心的自发与自然。
"无明流有流"则指代悟到佛法真谛后的智慧流露,无需言说,自有一种深远的意境。这种智慧不是通过普通的学习而获得的(无明),而是在不断的修行中逐渐涌现出来。
接着的“种种生住灭”描绘了万物更迭无常的轮回法则,而“念念闻思修”则是对此轮回中的生命体验到的苦乐,通过内省和智慧不断地修正自我,达到心灵层面的解脱。
最后,“终不与法缚,亦不著僧裘”表明了作者对于佛法的纯粹理解,不被外在的教条所束缚,同时也不沉迷于形式上的僧侣生活。这里体现出一种超越仪式和形式,直接触达真理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间与出世间、动作与静默、有为与无为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在佛法修行上的一种深刻理解和个人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汉宫春.题春波遗泽图
水竹幽栖,认春波桥畔,旧隐松关。
清光一奁碎玉,还写虚澜。
兰纫芰制,想风襟、委迹高寒。
问仙里、知津几世,桃花流向人间。
一笑蓬莱清浅,任采芝人老,贯月槎还。
依依白云半舍,乱叶荒湾。
草堂好在,占斜阳、故国青山。
羡尘外、柴桑未远,满瓢诗挂渔竿。
声声慢
垂灯曲户,漏箭丁丁,临明一阵凉雨。
欲起还眠,好梦也愁重做。
朝朝泪珠洗面,待帕罗,替人分付。
怎点滴,到君心、占得几分清苦。
旧日钿车花路,携手地、依然断魂来去。
冷澹歌前,人似过秋纨素。
西阑又飘桂子,指幽期,月圆重误。
奈病里,恨恹恹、长是暗度。
水龙吟.移稚竹数丛种之斋前挹其娟秀
担来一束腰支瘦,好是雏鬟初买。
萝寒倚袖,筠低搴幔,萧疏意态。
旧忆青鸾、那回曾见,绿阴还待。
只留春谁识,玲珑个个,相思字、阑干外。
却笑携锄种罢,又须防,径深花碍。
好风咒取,扶持影底,湖山宛在。
说甚吟怀,十年听雨,略无聊赖。
赖多情报与,平安梦到,碧纱清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