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入施州杂咏六首·其三》
《入施州杂咏六首·其三》全文
明 / 潘希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如烟如雾暗空林,湿不沾衣冷沁襟。

忽见斜阳回望,始知身下白云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不沾(bù zhān)的意思:不受某种影响,不与某物接触或关联

回望(huí wàng)的意思:回顾过去,回忆往事。

空林(kōng lín)的意思:指树木凋零,森林荒芜,没有生气。

身下(shēn xià)的意思:指在某人或某物的身体下面,表示位置关系。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一回(yī huí)的意思:一次,一次性

云岑(yún cén)的意思:云朵在山峰间飘动,形容山势高耸,云雾缭绕。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入施州杂咏六首(其三)》描绘了一幅幽深而神秘的山林景象。首句“如烟如雾暗空林”,运用比喻,将朦胧的雾气比作袅袅轻烟,弥漫在寂静的树林中,营造出一种迷离而幽深的氛围。接着,“湿不沾衣冷沁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湿润和清冷,虽然雾气湿润,却并未让衣物沾湿,只是让人感觉到肌肤的凉意直透心底。

最后一句“忽见斜阳一回望,始知身下白云岑”,诗人笔锋一转,引入了明亮的斜阳,这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原本阴暗的树林,让人顿觉眼前豁然开朗。此时回首望去,才惊觉自己身处白云缭绕的山巅。这一句以明亮的斜阳与之前的阴郁形成对比,寓意着困境中的希望和发现自我位置的惊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诗人的心境转变,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潘希曾
朝代:明

潘希曾,浙江金华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因灾异奏陈八事,指斥近幸。出核湖广、贵州军储还,不赂刘瑾,刘瑾大怒,矫诏廷杖除名。刘瑾伏诛,起迁吏科右给事中。嘉靖中历太仆卿,伏阙争大礼。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迁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筑长堤四十余里,期年而成。历兵部左右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五月初四日卒于官,年五十七。赠兵部尚书。有《竹简集》及《奏议》传世。
猜你喜欢

鼓山看云

犯晓登云顶,日午仅陟半。

不知几多高,上为云所幔。

复穷千百级,忽已凌霄汉。

擘絮立岑椒,裹绵坐石畔。

开口竟可吞,入手弗容玩。

袖归拟赠客,衣解随风散。

(0)

偶作·其一

头童齿豁发星星,一路阳关不忍听。

终是余生蒙雨露,几曾天意任雷霆。

桂姜到老犹含辣,蒲柳先秋恐易零。

见说邻翁真好学,雪深三尺尚穷经。

(0)

晓发泰安

客心晓逐五更鸡,马首东南月未西。

峰逼天街星影动,岸崩河曲水声迷。

枣花浥露垂荒井,麦穗临风压大堤。

书剑飘零今五十,不如归钓老磻溪。

(0)

长安即事·其四

宏开秘阁集簪裾,巢许弹冠到石渠。

一自弓旌搜海岳,更谁蓑笠狎樵渔。

自惭金马人非选,共喜瀛洲地有余。

汉代几人夸博物,《子虚》争荐马相如。

(0)

中夜

老话侵中夜,微霜落半秋。

黄花知月令,白发恋人头。

丹粒应难熟,笙歌最易休。

弦光浑未湿,桂影叠山楼。

(0)

登岱·其一

东行望泰山,了了青芙蓉。

惊翻碧海色,飞落徂徕松。

渐近灭翠霭,未到闻清钟。

摄衣更攀陟,旷然开心胸。

幽花炫日月,异草迷春冬。

俯视小天下,知为众山宗。

不识何年代,盛典来登封。

玉检金泥函,瑞气罗千重。

七十二君迹,风吹杳无踪。

淳浇久已判,举手将奚从。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