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旴?山忆陈明之》
《登旴?山忆陈明之》全文
明 / 邵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汴泗南来见此山,米翁书在翠峰间。

唐人漫诧僧归塔,宋代曾悲使出关

新讣忽迷云树碧,旧题空拭雨苔斑

登高处谁相伴,黄鸟声中一啸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关(chū guān)的意思:离开关卡,出境或出城。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高处(gāo chù)的意思:指在高位的人容易受到冷落,也比喻位高权重的人容易受到攻击或遭遇困难。

迷云(mí yún)的意思:形容事物被迷雾所笼罩,看不清真相或判断不清楚。

苔斑(tái bān)的意思:指墙壁、石头等表面上长出的苔藓斑点。

唐人(táng rén)的意思:指唐朝时期的人,也泛指古代中国人。

相伴(xiāng bàn)的意思:一同陪伴、共同出现

云树(yún shù)的意思:云树是一个描述自然景物的成语,意为山上的云和树木,形容山景如画,美不胜收。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登旴山忆陈明之》,通过描绘旴山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以“汴泗南来见此山”开篇,巧妙地将旴山与历史上的地理环境联系起来,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接着,“米翁书在翠峰间”一句,既赞美了旴山的秀美风光,也暗含了对前人墨迹的敬仰。

“唐人漫诧僧归塔,宋代曾悲使出关”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历史人物的不同情感反应,展现了旴山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同时也暗示了旴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下半部分,“新讣忽迷云树碧,旧题空拭雨苔斑”描绘了旴山在时间流转中的变化,新旧交替,物是人非,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最后,“欲登高处谁相伴,黄鸟声中一啸还”则以景结情,通过想象自己独自登高时的情景,以及黄鸟的鸣叫,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怀念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旴山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邵宝
朝代:明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猜你喜欢

饯张大使游淮

竟夕相欢无俗宾,悲歌弹剑壮青鳞。

一篷夜雨家山梦,千里春风淮海身。

缆解河桥杨柳密,酒沽村店杏花新。

此行早献安南策,露布争传夺虎巾。

(0)

绿水曲

绿水西阊道,送君江上行。

盆城应不住,五老笑相迎。

(0)

感兴二十七首·其十二

朝登北邙坂,暮抵乐游原。

燐火翳复吐,髑髅夜呼冤。

不见昔时主,但见陵与园。

银凫已羽化,石马犹草根。

向来争天子,一口吞乾坤。

谁知百年后,不免遭樊温。

宝玉频发掘,朽骨无精魂。

景昭去何处,芳草悲颓垣。

县官供衣食,当时多子孙。

(0)

游源泉

丛祠郁苍翠,万古藏清幽。

泠然石上足,不逐苍波流。

长风索我御,欲举仍迟留。

白云何山来,相对亦悠悠。

(0)

寄别

马蹄踏破乱山青,送客风回酒半醒。

归客莫将云外指,大都一十五长亭。

(0)

隋故宫行

渭川杨柳先得春,二月莺啼百啭新。

长春宫中千树锦,暖日晴云思杀人。

君王半醉唱吴歌,绛仙起舞嚬翠蛾。

吴儿谩说曾行乐,三十六宫能几多。

千秋万古金银阙,海没三山一毫发。

繁华梦觉人不知,留得寒螀泣秋月。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