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度外(dù wài)的意思:超出寻常范围之外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何妨(hé fáng)的意思:没有必要担心或阻止,表示无妨。
连鸡(lián jī)的意思:连续不断地捕捉小动物
时机(shí jī)的意思:
[释义]
(名)具有时间性的机会(多指有利的)。掌握~|错过~。(作宾语)
[构成]
偏正式:时(机
[同义]
火候
[同音]
石鸡书生(shū shēng)的意思:指有学问但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人。
文俗(wén sú)的意思:文化习俗、礼仪规范
浯溪(wú xī)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
溪石(xī shí)的意思:溪石是指溪流中的石头,比喻人品质高尚,坚定不移,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遥观(yáo guān)的意思:从远处观察,不直接参与或干涉。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中兴(zhōng xīng)的意思:指国家、民族或组织在困难时期经历挫折后重新崛起,兴盛发展的意思。
准拟(zhǔn nǐ)的意思:准备、计划
浯溪石(wú xī shí)的意思:指坚硬、不可动摇的品质或态度。
- 注释
- 局中:眼前的局势。
度外:超出常规,不拘泥于眼前。
英雄:真正的英雄人物。
连鸡:比喻微小的帮助。
资:资助。
夏:夏季,指农忙时节。
捕鹿:比喻参与军事行动。
掎:牵制,此处指参与战斗。
渔者:渔夫,比喻善于抓住机会的人。
敌运:敌人的命运或形势。
穷:困窘,走投无路。
浯溪石:历史上著名的刻石,用于纪念功绩。
中兴:国家复兴。
第一功:最大的功劳。
- 翻译
- 世俗的儒生沉溺于眼前的局势,未曾真正去看待真正的英雄。
即使连鸡也无法用来资助夏天的农事,但捕猎鹿也不妨暂时放下和平生活拿起武器。
在平静中把握时机就像渔夫捕鱼,远观敌人的情况直到他们陷入困境。
读书人期待能像在浯溪刻石那样,清晰地记录下中兴的第一等功绩。
- 鉴赏
诗中的“文俗诸儒恋局中”表达了一种对书生不满的心态,他们往往只关注学术和仕途,对于外界的英雄事迹缺乏了解。这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可能存在的一种狭隘视野。接下来的“何曾度外看英雄”更是强调这种批评,认为他们甚至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认识和理解真正的英雄。
而“连鸡纵不能资夏,捕鹿何妨暂掎戎”则通过对古代名将夏育、乐毅的引用,表达了一种对于文人不擅长军事的无奈,同时也暗示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这些书生来说也是难以企及。"捕鹿何妨暂掎戎"一句中的“掎”字有急遽、紧迫之意,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
诗人通过“静抚时机渔者得,遥观敌运兽之穷”来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渔者通常指的是隐逸之士,这里则是形象地比喻那些能够洞察时局、静心观望的人,他们仿佛置身事外,看透了世事的变化。而“遥观敌运兽之穷”则描绘了一种战争中被动挣扎的情景,"敌运"指的是敌军的行动和转变,而"兽之穷"则形容其如同困兽般的无助。
最后两句“书生准拟浯溪石,明写中兴第一功”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在历史的重要时刻留下痕迹的人或事的赞美。这里的“书生”指的是有学问、有才华之士,而"浯溪石"则可能是特定事件或物象的隐喻,代表着某种永恒的记忆。而“明写中兴第一功”则表达了对于能够在国家复兴过程中留下辉煌成就的人的颂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关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英雄事迹的向往和对于书生局限视野的批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赵公远往建康
王孙朝谒去,功业叹流年。
强项今三已,栖迟未九迁。
笑谈曾击贼,谋略合临边。
秋雨长干路,归时且著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