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柴扉(chái fēi)的意思:指家中的大门或门扉。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耽书(dān shū)的意思:指因过度沉迷于读书而忽视其他事务,耽误了工作、学习或生活。
弟子(dì zǐ)的意思:弟子指的是学生、徒弟,特指拜师学艺的人。
多岁(duō suì)的意思:多岁指年龄较大或年龄增长。
服药(fú yào)的意思:按时按量地服用药物
公卿(gōng qīng)的意思:指官员,特指高级官员。
归路(guī lù)的意思:指回家的路或返回原处的途径。
藜杖(lí zhàng)的意思:指用草木做成的拐杖,比喻贫穷。
儒林(rú lín)的意思:指儒家学派的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泛指学术界或文化圈。
书癖(shū pǐ)的意思:对书籍有着特别的喜爱和迷恋,痴迷于读书。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姓名(xìng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姓和名字,用来表示个人身份。
逸人(yì rén)的意思:指生活悠闲自在、不受拘束的人。
应须(yìng xū)的意思:应该,必须
- 翻译
- 隐士的归途遥远,弟子们走出山迎接。
服用药物容颜依旧保持,沉迷于读书的习惯已经养成。
简陋的柴门记录了多年的时光,藜杖拄着去见达官贵人。
还要为儒者们的传记增添篇章,应当记载下你的姓名。
- 注释
- 逸人:隐士。
归路:归途。
远:遥远。
弟子:学生。
出山:离开隐居地。
迎:迎接。
服药:服用药物。
颜:面容。
犹:仍然。
驻:保持。
耽书:沉迷于读书。
癖已成:习惯已经养成。
柴扉:简陋的柴门。
多岁月:多年时光。
藜杖:藜木手杖。
公卿:达官贵人。
更作:还要编写。
儒林传:儒者的传记。
载:记载。
姓名:名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人物归隐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和学问的向往。开篇“逸人归路远”表明隐者归隐之路遥远,而弟子们却出山迎接,显现出尊师爱生的情感。“服药颜犹驻”可能暗示隐者或弟子中有人懂得医道,通过服食草木来保养身体。紧接着“耽书癖已成”则表明对书籍的喜爱已经成为习惯,这里的“耽”字用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情态。
下片“柴扉多岁月”写的是隐者的居所门户经年累月而显得古旧,“藜杖见公卿”则是说隐者手持藜杖(一种用来行走的辅助工具),与世间官员相遇,显示出隐逸生活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对比。最后两句“更作儒林传,应须载姓名”,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将这类隐者的故事编撰成书,以保留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隐者生活状态以及对学问的追求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希望记录下这些隐者的故事,将其流传后世。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刘生归永丰
阴霾如弗作,天地本高广。
点运无停机,寒暑互来往。
自明每自蔽,自病还自医。
虽有开光药,刮磨匪在伊。
子来春正暮,子返秋为期。
归读丧祭礼,崇德乃其基。
至人明训垂,欲仁仁斯至。
吉士多良朋,因寄殷勤意。